集团召开党委理论中心组(扩大)学习会 暨“大抓落实年”活动动员部署会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抓落实的重要论述和落实省委关于开展“大抓落实年”活动部署,3月14日,集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集体(扩大)学习会暨“大抓落实年”活动动员部署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光华主持并讲话,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和部分中层管理人员结合工作实际作了发言。 会议指出,要深刻领会开展“大抓落实年”活动的重要意义,充分认识大抓落实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江西实践的必然要求,是加快实现集团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是提升集团党员干部能力素质、提高抓落实本领的关键一招,要把大抓落实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确保党中央、省委决策部署和集团党委工作要求在本部门、本单位落细落实。 会议强调,要强化担当抓落实,确保年度重点工作任务有序有力推进。要聚焦主责主业,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上“走在前”,用心用情创作舞台艺术佳作,构建文艺精品传播推广体系,持续打造演艺新业态、演艺新空间,加速繁荣文化演艺市场;要深化国企改革,在贯彻落实习近平经济思想上“勇争先”,加快拓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传统性优势产业,让新质生产力释放最大“增量”;要强化党的建设,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上“善作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国有企业党建重要论述精神,找准党建服务大局的着力点和落脚点,更好实现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 会议要求,要务求实效抓落实,全面把握开展“大抓落实年”活动的方法路径。树立大抓落实的鲜明导向,引导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打好容错纠错、能上能下、综合考核组合拳,激发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升大抓落实的能力本领,系统掌握抓工作落实的工作方法,坚持开展调查研究,努力把调研成果转化为解决问题、改进工作的实际举措;打造大抓落实的工作作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一竿子插到底”和“钉钉子”精神,将各项重点工作落到实处。 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集团中层管理人员和干部代表共计40余人参加会议。
2024-03-15
查看详情
集团财务党支部开展3月主题党日活动
3月14日,集团资产财务管理部党支部开展“观民族歌剧《八一起义》——抓落实 勇争先”主题党日活动,集团副总经理肖红松参加活动。 原创民族歌剧《八一起义》以“八一南昌起义”为背景,艺术再现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打响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创建人民军队的历史性壮举,生动塑造了毛泽东、周恩来、贺龙、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光辉形象,该剧在思想性与艺术性上高度统一,以一部历史剧、英雄剧、时代剧向新中国成立75周年献礼,向建军百年献礼。 集团上下正大力开展“大抓落实年”活动,财务党支部通过专题研讨学习、党员干部讲党课、集中观剧等多种形式切实增强大抓落实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让大抓落实成为支部党员干部最重要的职责、最显著的标识、最鲜明的底色,以实干实绩开辟高质量发展新境界。
2024-03-15
查看详情
徐光华为集团综合办公室支部党员讲党课
2024年3月11日上午,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光华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所在综合办公室党支部党员大会,并以“践行四个抓落实,奋力交出高质量发展新答卷为题”,给支部党员上了第一堂党课。 徐光华强调,要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四个“抓落实”重要要求,按照省委“大抓落实年”活动部署,以实际行动体现担当、展现作为、诠释忠诚,要不折不扣抓落实,雷厉风行抓落实,求真务实抓落实,敢作善为抓落实,以集团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和成效为现代化江西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徐光华强调,2024年工作要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目标要求,围绕省委提出的打造“三大高地”、实施“五大战略”,以“大抓落实年”活动为抓手,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推进思想大解放,推进工作大比拼,推进作风大转变。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整合优化资源配置持续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大力开展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狠抓重点项目做大优势产业,推动集团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会后,支部开展了3月份主题党日活动,组织支部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观看民族歌剧《八一起义》,进一步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引导支部党员学习传承听党指挥、敢为人先、百折不挠、为民奋斗的八一精神,推动支部党员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为集团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
2024-03-12
查看详情
肖红松为所在党支部党员讲党课
3月5日下午,集团副总经理肖红松以一名普通党员身份参加所在支部党员大会,精心准备,以《大抓落实 奋勇争先:始终以“四强”党支部标准护航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为题,给支部党员上了第一堂党课。  肖红松指出,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领导在国有企业得到坚决贯彻的根本途径,是坚持党的领导在经济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有企业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具有重要意义。他要求,集团财务党支部要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以开展“大抓落实年”活动为契机,进一步配齐配强基层党建工作力量,推动党建和集团公司财务管理各项工作落地落实,不断开创集团财务党建工作新局面。 肖红松强调,2024年集团公司改革发展的责任更大、挑战更大,集团财务党支部要勇当“排头兵”,始终坚持大抓落实、奋勇争先,始终以“四强”党支部标准护航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
2024-03-07
查看详情
集团党委召开2023年度党组织书记抓基层 党建述职评议考核会议
为深入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切实抓好党组织书记履职尽责监督评价,认真总结回顾2023年党建工作,安排部署2024年党建重点任务,2月2日,集团党委召开2023年度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会议。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光华出席会议并作点评讲话。集团党委副书记、机关党委书记刘小玲主持会议。 会上,集团总部机关第三支部、省歌舞剧院党总支等8家单位进行了现场述职,集团总部机关第一党支部等12家单位进行了书面述职,述职人员围绕2023年度工作开展情况、存在的问题,以及2024年的工作打算等进行了汇报。与会同志对各单位党组织书记进行了测评。徐光华对各党组织进行了逐一点评,肯定成绩的同时指出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提出工作要求。 徐光华指出,2023年,集团各级党组织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切实加强党对企业的全面领导和基层党组织建设,强化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党建对集团改革发展的引领、保障和推动作用成效显著。 徐光华强调,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我省的“大抓落实年”。要高标准履行国企政治责任和使命担当,保持经营指标持续增长、改革发展蒸蒸日上的良好局面和强劲势头,一刻不停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大力实施揭榜挂帅、书记领航、赛马工程等创新党建活动,提高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凝聚力战斗力,增强党建与业务融合质效,抓稳抓牢意识形态工作阵地,以扎实有效的党建工作继续开创集团党建工作新局面。 徐光华强调,2024年,集团各级党组织一是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持续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大力传承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作风,坚定不移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论述,体现和落实到推动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全过程。二是要狠抓基层基础,保持住“严起来、实起来、强起来”的良好态势。强化组织建设,持续抓好“四强”党支部创建,全面提升“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主题党日质量,发挥组织生活“熔炉”作用。以党建为纽带优化资本、艺术、人才、信息等要素配置,加快建设全国一流国有文化企业。三是要实干为要,让大抓落实成为集团昂扬奋进新征程的主旋律。坚决要克服小富即安、小进则满的麻痹思维,以高质量工作落实把“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目标要求变成现实。四是要从严管党治党,始终坚持严的主基调不动摇。始终坚持权力运行到哪里,监督就跟进到哪里,坚持把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为长期有效的铁规矩、硬杠杠,驰而不息纠“四风”、树新风。抓好党员干部警示教育和日常教育,坚决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集团领导班子成员、集团所属各基层党组织书记/负责人以及部分来自基层的党员代表40余人参加会议。
2024-02-06
查看详情
集团机关第二党支部与江西银行党委办公室党支部、省金控集团党群工作部党支部开展党建共建活动
       12月4日上午,集团机关第二党支部赴江西银行总行与江西银行党委办公室党支部、省金控集团党群工作部党支部联合开展“党建共建聚合力 互学促干谱新篇”主题党日活动。        活动中,各党支部依次参观了江西银行总行营业部大厅陈展、江西金融教育馆,并召开了座谈会议。会上,各党支部书记、党员代表围绕本单位党建工作情况、党建业务融合举措和有关特色经验做法进行了分享交流,并就推进党建共建、业务互促等进行了深入探讨。        今年以来,集团机关第二党支部持续开展“走出去”党建共建活动,积极与省、市重点企事业单位结对共建,不断将党建互促互进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更好转化为发展优势,为集团的高质量发展积极贡献支部力量。  
2023-12-05
查看详情
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
在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党中央正式提出并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这是一个重大决策,在党的理论创新进程中具有重大意义,在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 习近平文化思想内涵丰富,思想深邃,博大精深,为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 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全党尤其是全国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本文从11个方面就这一思想的有关重要论述,作简要梳理和解读。 一、深入学习领会关于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的重要论述 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是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是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洞察时代发展大势提出来的,充分体现了对新时代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体现了对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科学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意识形态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面对改革发展稳定复杂局面和社会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媒体格局深刻变化,在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一刻也不能放松和削弱意识形态工作,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是坚持党的领导的重要方面,要“坚持政治家办报、办刊、办台、办新闻网站”。他强调:“所有宣传思想部门和单位,所有宣传思想战线上的党员、干部,都要旗帜鲜明坚持党性原则。”“坚持党性,核心就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坚定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坚定宣传中央重大工作部署,坚定宣传中央关于形势的重大分析判断,坚决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做到爱党、护党、为党”。他要求,要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各级党委要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把宣传思想工作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加强对宣传思想领域重大问题的分析研判和重大战略性任务的统筹指导”,“宣传思想战线的同志要履行好自己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以战斗的姿态、战士的担当,积极投身宣传思想领域斗争一线”,“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领导的极端重要性,明确了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必须坚持的政治保证。 二、深入学习领会关于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重要论述 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正确把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辩证关系,体现了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重要性和中国国情的深刻认识和全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物质财富要极大丰富,精神财富也要极大丰富。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他强调:“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我们要继续锲而不舍、一以贯之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前进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丰润的道德滋养。”他指出,我们不断厚植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不断夯实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质条件,同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传承中华文明,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他要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不断提升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化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创建工作,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提高全社会道德水平”,“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弘扬新风正气,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站在经济建设和上层建筑关系的哲学高度,深刻阐释了社会运动规律,深刻阐明了精神文明的重要作用,具有极为重要的本体论和认识论意义,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科学指引。 三、深入学习领会关于“两个结合”的根本要求的重要论述 “两个结合”的根本要求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创造性提出并阐述“两个结合”,揭示了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也揭示了党推动理论创新和文化繁荣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他指出,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只有立足波澜壮阔的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才能真正理解中国道路的历史必然、文化内涵与独特优势。他强调,历史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表明,“两个结合”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第一,“结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源不同,但彼此存在高度的契合性。相互契合才能有机结合。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说中国共产党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第二,“结合”的结果是互相成就。“结合”不是“拼盘”,不是简单的“物理反应”,而是深刻的“化学反应”,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第二个结合”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第三,“结合”筑牢了道路根基。我们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一样?为什么能够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关键就在于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的关键就在于“两个结合”。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第四,“结合”打开了创新空间。“结合”本身就是创新,同时又开启了广阔的理论和实践创新空间。“第二个结合”让我们掌握了思想和文化主动,并有力地作用于道路、理论和制度。“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第五,“结合”巩固了文化主体性。任何文化要立得住、行得远,要有引领力、凝聚力、塑造力、辐射力,就必须有自己的主体性。文化自信就来自我们的文化主体性。这一主体性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中国大地上建立起来的;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通过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建立起来的。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这一文化主体性的最有力体现。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充分表明我们党对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的认识进一步升华,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根基。 四、深入学习领会关于新的文化使命的重要论述 新的文化使命彰显了我们党促进中华文化繁荣、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历史担当。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深入推进的关键时刻,高瞻远瞩提出新的文化使命,具有强大感召力和引领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他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他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他强调:“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他要求,新时代的文化工作者必须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强调了新的文化使命是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对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落脚点是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五、深入学习领会关于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论述 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他强调:“中华文明历经数千年而绵延不绝、迭遭忧患而经久不衰,这是人类文明的奇迹,也是我们自信的底气。坚定文化自信,就是坚持走自己的路。坚定文化自信的首要任务,就是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既不盲从各种教条,也不照搬外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要把文化自信融入全民族的精神气质与文化品格中,养成昂扬向上的风貌和理性平和的心态。”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文化自信的特殊重要性,彰显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担当,把我们党对文化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六、深入学习领会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论述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坚持以德树人、以文化人,是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念兹在兹、谆谆教诲的一件大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稳定器,能否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如果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就会魂无定所、行无依归。”他指出:“我们提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这个概括,实际上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他强调:“核心价值观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要坚持由易到难、由近及远,努力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要注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使每个人都能感知它、领悟它,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实际行动,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他要求,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坚持全民行动、干部带头,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项根本任务,明确了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点和着力点。 七、深入学习领会关于掌握信息化条件下舆论主导权、广泛凝聚社会共识的重要论述 掌握信息化条件下舆论主导权、广泛凝聚社会共识是巩固壮大主流思想文化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时代和科技前沿,对如何做好信息化条件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进行了深邃思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一场新的全方位综合国力竞争正在全球展开。能不能适应和引领互联网发展,成为决定大国兴衰的一个关键。世界各大国均把信息化作为国家战略重点和优先发展方向,围绕网络空间发展主导权、制网权的争夺日趋激烈,世界权力图谱因信息化而被重新绘制,互联网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当今世界,谁掌握了互联网,谁就把握住了时代主动权;谁轻视互联网,谁就会被时代所抛弃。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得网络者得天下。他深刻指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事关党的长期执政,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福祉,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要把网信工作摆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来谋划,切实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网络空间乌烟瘴气、生态恶化,不符合人民利益。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在互联网这个战场上,我们能否顶得住、打得赢,直接关系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他特别提出:“管好用好互联网,是新形势下掌控新闻舆论阵地的关键,重点要解决好谁来管、怎么管的问题。”我们必须科学认识网络传播规律,准确把握网上舆情生成演化机理,不断推进工作理念、方法手段、载体渠道、制度机制创新,提高用网治网水平,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我们要本着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做强网上正面宣传,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滋养人心、滋养社会,做到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随着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不断发展,移动媒体将进入加速发展新阶段。要坚持移动优先策略,建设好自己的移动传播平台,管好用好商业化、社会化的互联网平台,让主流媒体借助移动传播,牢牢占据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人民的传播制高点。”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是我们党对信息化时代新闻传播规律的深刻总结,明确了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原则要求和方法路径。 八、深入学习领会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的重要论述 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体现了我们党领导和推动文化建设的鲜明立场。新时代以来宣传思想文化改革发展历程,贯穿着以人民为中心的鲜明主线,充分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深厚的人民情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他强调:“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他强调,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核心要解决好为什么人的问题。为什么人的问题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根本性、原则性问题。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为谁著书、为谁立说,是为少数人服务还是为绝大多数人服务,是必须搞清楚的问题”。他指出:“我们的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我们的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要有所作为,就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脱离了人民,哲学社会科学就不会有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生命力。我国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理想,尊重人民主体地位,聚焦人民实践创造,自觉把个人学术追求同国家和民族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努力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研究成果。”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文化为什么人的问题,彰显了党的性质宗旨和初心使命。 九、深入学习领会关于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论述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是推动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基础。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遗产保护高度重视,展现了强烈的文明担当、深沉的文化情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重大工程的研究成果,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历史文化遗产“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万代”。“革命文物承载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记载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弘扬革命传统和革命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生动教材。”中华文化是我们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最深厚的源泉,是我们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全面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统筹好旅游发展、特色经营、古城保护,筑牢文物安全底线,守护好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他指出:“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我们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传统文化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受到当时人们的认识水平、时代条件、社会制度的局限性的制约和影响,因而也不可避免会存在陈旧过时或已成为糟粕性的东西。这就要求人们在学习、研究、应用传统文化时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进行正确取舍,而不能一股脑儿都拿到今天来照套照用。”他强调,要坚持古为今用、以古鉴今,坚持有鉴别的对待、有扬弃的继承,而不能搞厚古薄今、以古非今,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为更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借鉴”。他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增强对历史文物的敬畏之心,树立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科学理念,统筹好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切实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推进文物合理适度利用,使文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各级文物部门要不辱使命,守土尽责,提高素质能力和依法管理水平,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努力走出一条符合国情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宣示了我们党对待民族历史文化的基本态度。 十、深入学习领会关于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的重要论述 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体现了我们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占据国际道义制高点的战略谋划。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增强我国国际话语权的重要任务并摆上突出位置,体现了宽广的世界眼光和高超的战略思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要讲清楚中国是什么样的文明和什么样的国家,讲清楚中国人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展现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人文底蕴,促使世界读懂中国、读懂中国人民、读懂中国共产党、读懂中华民族”。他认为,讲故事,是国际传播的最佳方式。要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讲好中国梦的故事,讲好中国人的故事,讲好中华优秀文化的故事,讲好中国和平发展的故事。讲故事就是讲事实、讲形象、讲情感、讲道理,讲事实才能说服人,讲形象才能打动人,讲情感才能感染人,讲道理才能影响人。他要求,要组织各种精彩、精炼的故事载体,把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寓于其中,使人想听爱听,听有所思,听有所得。要创新对外话语表达方式,研究国外不同受众的习惯和特点,采用融通中外的概念、范畴、表述,把我们想讲的和国外受众想听的结合起来,把“陈情”和“说理”结合起来,把“自己讲”和“别人讲”结合起来,使故事更多为国际社会和海外受众所认同。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要完善人文交流机制,创新人文交流方式,发挥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作用,综合运用大众传播、群体传播、人际传播等多种方式展示中华文化魅力。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既是思想理念又是工作方法,指明了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关键点和着力点。 十一、深入学习领会关于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论述 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开放包容的胸襟格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落实全球文明倡议等重要理念、重大主张,着眼的就是开放包容,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应对全球共同挑战提供了战略指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明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别。”“每一种文明都扎根于自己的生存土壤,凝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非凡智慧和精神追求,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历史告诉我们,只有交流互鉴,一种文明才能充满生命力。”“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可以丰富人类文明的色彩,让各国人民享受更富内涵的精神生活、开创更有选择的未来。他强调:“我们应该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处,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我们应该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为人们提供精神支撑和心灵慰藉,携手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各种挑战。”坚持美人之美、美美与共。担负起凝聚共识的责任,坚守和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本着对人类前途命运高度负责的态度,做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倡导者,以宽广胸怀理解不同文明对价值内涵的认识,尊重不同国家人民对价值实现路径的探索,把全人类共同价值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实现本国人民利益的实践中去。他特别指出:“在各国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今天,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鉴,在推动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全球文明倡议:“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共同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共同倡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共同倡导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基本规律,体现了我们大党大国的天下情怀和责任担当。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一个不断展开的、开放式的思想体系,必将随着实践深入不断丰富发展。我们必须及时跟进,不断深入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 (作者系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院长)
2023-10-24
查看详情
习近平总书记江西之行的文化足迹
第一观察 | 习近平总书记江西之行的文化足迹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调研,察看了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景德镇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婺源县千年古村石门自然村。 这三个地方都具有显著的文化标识。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召开不久,我们用文化的眼光观察总书记的这次考察,有新的收获。 (一)水脉连接文脉 首站,来到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九江城区段。总书记曾指出,古往今来,人类逐水而居,文明伴水而生。 这是6月14日拍摄的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九江城区段(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万象 摄   长江,一条流动的文化长河,造就了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浩浩荡荡6300余公里,形成了羌藏、滇黔、巴蜀、荆楚、湖湘、赣皖、吴越等各具特色又交融互促的区域文化。 对良渚古城遗址申遗作出重要指示、考察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总书记一次次深入长江流域,探寻长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博大精深。 “要把长江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在2020年召开的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总书记为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指明方向—— 要保护好长江文物和文化遗产,深入研究长江文化内涵,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将长江的历史文化、山水文化与城乡发展相融合,突出地方特色,更多采用“微改造”的“绣花”功夫,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修复。 此次在江西,总书记了解当地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长江岸线生态修复等情况。 建设国家文化公园,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推动新时代文化繁荣发展的重大文化工程。不止长江,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等国家文化公园都在稳步推进。 国家文化公园是有形的文化载体,梳理长江文化脉络,以一个个地标、一段段故事、一句句诗词等揭示水脉背后的文明密码,让老百姓走进公园,感受文化气息,唤醒文明意识。 守护水脉,即意味着延续文脉。“要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命共同体出发,着眼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把长江保护好。”总书记以深沉的文化情怀守护母亲河,就是为了给子孙后代留下看得见、摸得着、能回忆、能讲述的中华文明。 (二)技艺承载文脉 第二站,来到景德镇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了解陶瓷文化保护传承。 这是近日拍摄的景德镇陶瓷博物馆。新华社记者 胡晨欢 摄   总书记在考察中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古至今从未断流,陶瓷是中华瑰宝,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名片。 千年窑火从未熄断,陶瓷文化从未中断,这是中华文明连续性的一个例证,是文化自信的历史依据和现实底气。 揉泥、拉坯、修坯、彩绘、施釉……陶瓷文化代代传承,离不开能工巧匠的匠心与创新。 在景德镇,总书记饶有兴趣地了解制瓷技艺流程等,同非遗传承人亲切交流,不时赞赏他们的手上功夫和工匠精神,鼓励他们秉持艺术至上,专心致志传承创新。 苏绣、苗绣、加牙藏毯……在地方考察调研中,总书记总会同非遗传承人交流,向他们了解手艺祖传几代、工艺的特点、文化的含义等。 “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积极培养传承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代相传,表现出的韧性、耐心、定力,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部分”……总书记珍视非遗传承人的工匠精神和创新基因,激励传统文化代代相传、薪火不断。 如今,千年陶瓷文化拥抱“年轻态”和“国际化”,形成文化产业,实现了造福人民生活和文化传承发展的共同繁荣。 “实现了陶瓷文化保护与文旅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加强创意设计和研发创新”……通过活态传承与创新发展,生生不息的陶瓷文化,不断赋能中国文化新力量、开创对外交流新通道、丰富百姓生活新图景,绽放着恒久的文明光彩。 (三)乡愁汇聚文脉 第三站,走进婺源县秋口镇王村石门自然村,了解湿地公园生态保护、推进乡村振兴等情况。 这是近日拍摄的婺源县秋口镇王村石门自然村。新华社记者 高敬 摄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乡村文明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主体,村庄是这种文明的载体,耕读文明是我们的软实力。” 中国特色的农事节气、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各具特色的宅院民居、自然朴实的农业景观、耕读传家的祖传家训、邻里守望的乡风民俗……这些中华文化的鲜明标识汇聚在传统村落里。 石门自然村留存大量的徽派建筑,这里村落、树林中生活着我国独有的鸟类蓝冠噪鹛,家家户户都有朱子家训等,集聚着徽文化、朱子文化、非遗文化等。 面对热情的村民,总书记亲切地说,希望你们保护好自然生态,把传统村落风貌和现代元素结合起来,坚持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把乡村建设得更美丽,让日子越过越开心、越幸福。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在传统与现代对接、发展与保护兼顾中,总书记的谆谆嘱托,指引乡土文化的延续振兴、乡愁记忆的永久存储。 文化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浩浩荡荡的万里长江、五彩缤纷的陶瓷文化、矗立千年的传统村落……以不同的形式承载着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密码。 正如总书记所指出,“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如此,才能充分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    
2023-10-16
查看详情
认真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科学内涵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 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日前在京召开,最重要的理论成果就是首次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文化建设方面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内涵深刻,意义重大,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必须毫不动摇、一以贯之地坚持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科学指引,认真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科学内涵,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习近平文化思想提出“第二个结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巩固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两个结合”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首次提出的重大论断。在2023年6月召开的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习近平文化思想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置于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重要之源的高度,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长期创造、积累、继承的宝贵财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基所在,构成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精神家园。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用古文经典、诗词典故,深入浅出地阐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展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理论、文化的优越性。习近平总书记还倡导“以古鉴今”,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吸收有益于当代社会发展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规范,为解决当代中国现实问题提供历史资鉴和智慧启示。在坚持“两个结合”尤其是“第二个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进程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是巩固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的最有力体现。 习近平文化思想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文化自信自强,推动中华民族在文化领域迎来了由大到强的历史性飞跃。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伟大民族,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史上唯一没有中断的古老文明。实现民族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如今,中国共产党正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民族的旧邦新命正在推动中华文明重焕荣光。 坚定文化自信、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是推动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提升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因素。要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持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以共筑中国梦为奋斗目标,以共享中国梦为美好愿景,以共守中国梦为责任担当,凝聚起亿万人民的磅礴力量,推动中华民族在新时代创造新的文化辉煌。 习近平文化思想提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中国共产党自创建之日起,就将马克思主义鲜明地写在了自己的旗帜上。历史和现实一再证明: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才能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习近平总书记在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中提出了“七个着力”的要求,其中第一条就是“着力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 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必须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加强意识形态领域的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强化意识形态领域的监督管理和制度建设,旗帜鲜明地反对和抵制一切错误言论和错误观点,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习近平文化思想提出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道德建设为重点,着力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用以凝聚人心、育人成才、兴国治国。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人类文明的财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在国际社会传播好中国故事、中国声音、中国形象,讲清楚中国道路、中国理念、中国方案,让世界更多了解中国,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习近平文化思想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回答了“什么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怎样建设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一重大命题,为我们党在新时代开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新局面提供了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习近平文化思想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两个结合”的理论产物,其形成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达到了全新高度。习近平文化思想既有认识论又有方法论,既有宏观层面的整体指导,又提供具体层面的实践路径,必须全面认真学习其丰富内涵和核心要义。 (作者系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2023-10-14
查看详情
新华社评论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
新华社北京10月9日电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 新华社评论员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总书记的重要指示高屋建瓴、精辟深邃,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指导性,为进一步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指明了方向,必须深入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系统谋划和部署,推动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精神面貌更加奋发昂扬。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之所以取得历史性成就,最根本就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领航掌舵,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文化建设方面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内涵十分丰富、论述极为深刻,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日前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最重要的成果就是首次提出了习近平文化思想。 文明生生不息,思想与时俱进。习近平文化思想既有文化理论观点上的创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并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展现出了强大伟力,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这在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一个不断展开的、开放式的思想体系,必将随着实践深入不断丰富发展。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持续加强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学习、研究、阐释,并自觉贯彻落实到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各方面和全过程。 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要聚焦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这个首要政治任务,围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新的文化使命,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落实好“七个着力”的要求,不断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要紧紧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围绕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文化建设的战略部署,切实增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深化内化转化上下功夫。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以强信心为重点加强正面宣传,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改进创新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加强和改进对外宣传工作,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决有效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风险,敢于亮剑、敢于斗争。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落实政治责任,勇于改革创新,强化法治保障,建强干部人才队伍,为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坚强政治保证。要以钉钉子精神把各项任务要求落到实处,不断增强工作能力本领,提高工作质量效能,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奋斗和实践中展现新气象新作为。 伟大时代孕育伟大理论,伟大思想引领伟大征程。新时代新征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让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强化政治担当,勇于改革创新,敢于善于斗争,不断开创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
2023-10-13
查看详情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