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进行时丨习近平总书记和江西的故事
【学习进行时】10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九江市考察调研。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赴江西考察调研,为新时代江西改革发展擘画蓝图。新华社《学习进行时》原创品牌栏目“讲习所”为您梳理讲述。 赣鄱大地,红色沃土,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牵挂。 10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省九江市先后考察了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九江城区段、中国石化九江分公司,了解当地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长江岸线生态修复、石化企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等情况。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三次赴江西考察调研,为新时代江西改革发展擘画蓝图。 “革命理想高于天” 江西,一片承载着中国共产党初心和使命的红色沃土。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前往当地的红色旧址,追忆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辈。 2019年,恰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这一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于都县,瞻仰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察看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旧址原于都县城东门渡口,参观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 纪念碑前,总书记向革命先烈敬献花篮,深深鞠躬;纪念馆内,他在一张张图片、一件件实物前,驻足察看…… 总书记动情地说,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是无数革命先烈们用鲜血换来的。当年党和红军在长征途中一次次绝境重生,凭的是革命理想高于天,最后创造了难以置信的奇迹。 “每到井冈山、延安、西柏坡等革命圣地,都是一种精神上、思想上的洗礼。”习近平总书记说,“多重温这些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加很多正能量。” 2016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井冈山,瞻仰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井冈山八角楼革命旧址群。总书记说,回想过去那段峥嵘岁月,我们要向革命先烈表示崇高的敬意,我们永远怀念他们、牢记他们,传承好他们的红色基因。 中国革命历史是中国共产党人永不枯竭的精神源泉。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井冈山精神和苏区精神,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铸就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革命精神。这些伟大革命精神跨越时空、永不过时,是砥砺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不竭精神动力。 “千方百计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江西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对老区的发展建设、老区人民的脱贫致富,习近平总书记思虑长远。 “我这次来江西,是来看望苏区的父老乡亲,看看乡亲们的生活有没有改善,老区能不能如期脱贫摘帽。”2019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江西赣州市于都县梓山镇潭头村看望当地群众时这样说道。 在赣州市于都县梓山富硒蔬菜产业园大棚里,习近平总书记握着乡亲们的手说:“共产党就是为人民群众谋幸福的,党中央想的就是千方百计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芝麻开花节节高,今后日子会更好!” 2015年3月,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西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着力推动老区特别是原中央苏区加快发展,立下愚公志、打好攻坚战,让老区人民同全国人民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总书记还当场拿出百岁老红军王承登写给他的一封信,老人家在信中希望国家加大对赣南茶油等扶贫产业的支持。 2016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乘车沿着崎岖山路来到井冈山市茅坪乡神山村。在贫困户张成德家中,总书记一间一间屋子察看,坐下来同夫妇俩算收入支出账,问家里种了什么、养了什么,吃穿住行还有什么困难和需求。总书记说,我们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包括我在内,所有领导干部都是人民勤务员。 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以百姓心为心,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是党的初心,也是党的恒心。 “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江西山清水秀、生态优美。庐山、井冈山、龙虎山、三清山、鄱阳湖等闻名天下。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2015年,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西代表团,习近平总书记诵读了多首古诗文。他说,这些千古绝唱都是对江西自然美景的真实写照。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把不损害生态环境作为发展的底线。”会场上,总书记语重心长地说。 总书记同时严肃指出:“生态等到污染了、破坏了再来建设,那就迟了。对于那些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绝不能手软,不能搞下不为例,要防止形成破窗效应。” 2016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江西考察时,再谈生态。他指出,江西生态秀美、名胜甚多,绿色生态是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一定要保护好,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的文章,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水平提高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路子。 2019年5月,对江西生态文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要求:要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的文章,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 在今年7月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开展了一系列开创性工作,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 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是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缩影。 “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上勇争先” 对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他多次赴赣考察,深入企业、高校,为江西高质量发展定向指路。 位于赣州市的江西金力永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稀土永磁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2019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从北京乘机抵达赣州,首先考察了这家企业。他指出,技术创新是企业的命根子。要紧紧扭住技术创新这个战略基点,掌握更多关键核心技术,抢占行业发展制高点。 2016年2月,在南昌大学国家硅基LED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验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作为科技创新的生力军,要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和教育方法,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造就更多的合格人才、创新人才。 “要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加快腾笼换鸟、凤凰涅槃”“聚焦主导产业,加快培育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发展,对接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习近平总书记为江西高质量发展,绘蓝图,出实招。 “努力在加快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上作示范、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上勇争先,描绘好新时代江西改革发展新画卷”,2019年5月,在听取江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总书记这样要求。
2023-10-12
查看详情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
一切伟大的实践,都需要科学理论的正确指引。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必须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加强理论思维,总结好、运用好党关于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思想理论成果,更好指引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习近平总书记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充分肯定党的十八大以来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深刻阐述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地位作用,对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高屋建瓴、精辟深邃,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指导性,为进一步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指明了方向。 10月7日至8日,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是党中央决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最重要的成果,就是正式提出和系统阐述习近平文化思想,在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日益繁荣,网络生态持续向好,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精神面貌更加奋发昂扬,焕发出更为强烈的历史自觉和主动精神,正在信心百倍书写着新时代中国发展的伟大历史。党的十八大以来,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之所以取得历史性成就,最根本就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领航掌舵,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 举旗定向、谋篇布局,正本清源、守正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准确把握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我国社会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趋势,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时代以来,围绕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党中央召开的会议之密集、作出的决策部署之全面,习近平总书记论述之丰富系统、深刻厚重,在党的历史上是不多见的。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两次出席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就文艺工作、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文化传承发展等主持召开会议并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多次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一系列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改革发展方面的规划和方案,在各地考察各类文化传承发展项目并提出一系列要求,在多个重大国际场合阐明对全球文化、文明发展和交流互鉴的一系列中国立场、中国方案。在2018年8月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用“九个坚持”高度概括了我们党对宣传思想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在今年6月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明确了文化建设方面的“十四个强调”,鲜明提出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深刻理解“两个结合”、担负新的文化使命等重大创新观点,提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大任务;这次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又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出“七个着力”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文化建设方面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内涵十分丰富、论述极为深刻,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 习近平文化思想既有文化理论观点上的创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并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展现出了强大伟力,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一个不断展开的、开放式的思想体系,必将随着实践深入不断丰富发展。 党的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坚持学以致用,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要持续加强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学习、研究、阐释,并自觉贯彻落实到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各方面和全过程。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文化建设的战略部署,聚焦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这个首要政治任务,围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新的文化使命,切实增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新时代新征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要有新气象新作为。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不断开创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 人民日报 》( 2023年10月11日 01 版)
2023-10-12
查看详情
思想旗帜引领方向 实干笃行开创新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
新华社北京10月9日电 题:思想旗帜引领方向 实干笃行开创新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 新华社记者 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10月7日至8日在京召开。会上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指示。 会议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文化建设方面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内涵十分丰富、论述极为深刻,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 大家表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勇担使命、踔厉奋发,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 习近平文化思想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 与会同志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之所以取得历史性成就,最根本就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领航掌舵,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这些年来,围绕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党中央召开的会议之密集、作出的决策部署之全面,习近平总书记论述之丰富系统、深刻厚重,在党的历史上是不多见的。 旗帜指引方向,思想凝聚力量。 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党委书记、馆长吴向东表示:“这次会议正式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会议最重要的成果,必将载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光荣史册,在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习近平文化思想内涵丰富,视野宏大,贯通古今,论述深刻,蕴含着伟大的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 “习近平文化思想既有文化理论观点上的创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陶文昭表示,作为一名党的创新理论的研究者、传播者,对做好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学理化阐释、学术化表达、体系化构建责无旁贷。 “我要努力阐释好蕴含其中的原理性理论成果,同时创新教学方法,带领学生更好学习把握我们党这一新的思想成果。”陶文昭说。 “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新闻舆论工作提出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在总书记引领下,党的新闻事业正能量更加强劲充沛,主旋律愈发奋进昂扬。”中国记协国内工作部副主任王佳表示。 正在福建省宁德市福安市下岐村开展“四下基层”活动的宁德市委书记梁伟新,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和此次会议精神。 “习近平同志担任宁德地委书记期间就提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并将其置于‘四下基层’首位。此次在重要指示中更进一步明确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梁伟新表示,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要持续深化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学习领悟,坚持和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推动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不断走深走实。 新形势新任务必须要有新气象新作为 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 踏上新征程,迎接新挑战。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要有新气象新作为。 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指示中将“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作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首要政治任务。这让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宣传司副司长刘梅茹对今后工作重点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一段时间以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策划组织、创作推出《思想的田野》《思想耀江山》等一批质量上乘的电视理论节目,广受群众好评。今后,我们要进一步创新理论节目的表达方式和传播方式,把‘有意义’的道理讲得‘有意思’,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更好‘飞入寻常百姓家’。”刘梅茹说。 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路丙辉对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指示中专门提出“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感触尤深。 在刚刚过去的中秋、国庆长假,路丙辉带着学生们行程100余公里,边走边看边思考,开展了一次“行走的思政课”,让学生们在深入实际中认识国情,不断增强对新时代中国发展成就的自豪感。 “思政课教师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阵地的建设者、捍卫者。我将和同事们不断创新教学方法,让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怀深深扎根青年学子心田。”路丙辉说。 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指示中强调“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让河北省邢台市清河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负责人张善强觉得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群众身边的‘精神加油站’,引导居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工作的重要内容。”张善强表示,将开展更多形式各异、内容丰富的宣传宣讲活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融入百姓日常生活。 走进位于浙江绍兴的浙东运河文化园,文化气息扑面而来。“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让浙东运河文化园负责人傅秀美倍感振奋。 “前不久,总书记到文化园考察,专门叮嘱‘大运河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保护、传承、利用上下功夫’。我们要把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和谆谆嘱托转化为奋进动力。”傅秀美表示,下一步,将在园内集结与“运河”相关的文化创意产业,持续推动运河文化的开发利用、活化创新,让古老大运河焕发时代新风貌。 不断开创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 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指示中对各级党委(党组)、各级宣传文化部门提出明确要求,激励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党员干部不断增强工作能力本领,提高工作质量效能,书写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新篇章。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时,吉林省白城市镇赉县委宣传部长宋常颖在“勇于改革创新”等内容上作出重点标记。“这就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直接面对群众,要找到老百姓喜爱、易懂的宣传方式,就必须在改革创新上下功夫。”宋常颖表示,将充分发掘本土特色文化资源,用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把党的好声音传递给更多人。 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提出各级宣传文化部门要“敢于善于斗争”。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教员李仁见对此深有感触。 “当前,思想舆论领域主旋律是团结鼓劲、积极进取、昂扬向上的,同时也有一些喧嚣刺耳的杂音、噪音,意识形态领域的风险挑战依然存在,需要充分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李仁见表示,将为在军队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培养出更多听党指挥、敢打必胜的“先锋利剑”而不懈努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指示中要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不断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这让人民日报社记者张烁觉得工作动力更足了。 “作为一名中央新闻单位记者,我要继续发扬‘脚底板下出新闻’的好传统,采写更多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精品佳作,为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贡献力量。”张烁说。 在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工作人员朱文鸿看来,要实现习近平总书记“不断开创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的要求,就必须建强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干部人才队伍。“我们将把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课堂,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着力培养一批理想信念坚定、理论功底深厚、实践本领高强的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干部人才,以本职工作助力激发正能量、护航新征程。”
2023-10-12
查看详情
学思践悟创新理论 担当新的文化使命——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
新华社北京10月10日电 题:学思践悟创新理论 担当新的文化使命——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 新华社记者 连日来,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指示,认真领会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表示要在本职工作中积极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努力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奋斗和实践中展现新气象新作为。 在实践中学深悟透习近平文化思想 “习近平文化思想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在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清华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肖贵清表示,这一重要思想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体现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历史与现实的贯通、国内与国际的统一,具有高度的真理性、人民性、实践性。 深入领会新时代以来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四川省委宣传部政策法规研究室主任张雄表示,这最根本就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领航掌舵,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开展工作的科学行动指南。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坚持守正创新,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高质量发展,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加快建设新时代文化强省,以巴蜀文化之光为中华文明添彩。”张雄说。 “新时代以来,我国网络空间气象一新,主流思想舆论巩固壮大,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基本建成,网络强国建设迈出新步伐。这些成就的取得,生动彰显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强大伟力。”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新闻处处长李斐表示,将立足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奋斗和实践,充分发挥网络传播优势,以技术创新赋能内容创新、形式创新、传播创新,持续打造网宣品牌,不断创作传播精品,努力以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 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这次会议精神,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政策研究处处长张鑫对习近平文化思想有了进一步理解。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做好这项工作,文艺工作者责无旁贷。”张鑫表示,将进一步学深悟透习近平文化思想,把这一重要思想的研究宣传阐释工作做得更接地气,推动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创作精品佳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文艺力量。 深刻把握新形势落实新要求 在谈到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中提出的“七个着力”的理解时,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区委书记陈石说:“‘七个着力’的第一点就是着力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这也是我们开展工作的重要遵循。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落实好意识形态责任制,加快形成以区属新闻媒体为龙头、政务新媒体参与、自媒体联动的传播矩阵,让党的创新理论走进千家万户。” 秋高气爽,位于河南省安阳市西北郊的殷墟博物馆游客络绎不绝。 “我们将聚焦‘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借助数字化技术手段、增强沉浸式体验等让古老殷墟‘活起来’,推动传统文化持续焕发新光彩。”殷墟博物馆党总支书记、常务副馆长赵清荣说。 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霍尔果斯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周虹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感触颇深。 “作为古丝绸之路上的‘千年驿站’、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窗口,霍尔果斯通过常态化开展中外媒体沙龙等国际媒体交流活动,不断扩大国际传播‘朋友圈’。”周虹说,将继续创新传播理念和方式、构建对外传播话语体系,多渠道多形式讲好新时代霍尔果斯故事,让世界看见一个真实、生动、开放、团结的美丽新疆。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国家文物局考古司考古管理处处长胡传耸表示,将持续推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国等重大项目,聚焦人类起源、农业起源、文明起源、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等关键问题联合攻关,做好城乡建设中的历史文化保护,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注入深厚持久的文化力量。 不断提高工作质量效能 延河之畔,中国延安干部学院的教师们集体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会议精神。 “学院教学工作将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深化内化转化上下功夫,借助当地独特历史文化资源,将原著导读、案例教学、实地走访相结合,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进一步引导学员坚定文化自信,强化政治担当。”中国延安干部学院教学科研部党建教研室主任王涛说。 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新华社记者朱基钗对今后的工作方向更加明晰:“我们将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在增强‘四力’中提升业务本领,努力推出更多服务国家大局、把握时代脉搏、反映人民心声的新闻佳作,让党的主张成为新时代的最强音,让主旋律成为聚人心的正能量。” “一段时间以来,邵阳市推出身边好人‘微讲堂’等一系列举措,推动精神文明建设走深走实。”湖南省邵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张映梅说,将不断改革创新,运用新技术手段推动精神文明建设进基层、上网络、入人心,让群众更好共享精神文明建设成果。 “总书记提出‘不断开创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出版工作者重任在肩,大有可为。”江苏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编辑徐海表示,将加快数字化建设,聚焦“兴文化”、坚持“出精品”、着力“育新人”,打造服务于全民阅读与智慧教育的数字出版平台,推出更多富有时代精神的优秀文化产品,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
2023-10-12
查看详情
思想之光照亮前路 凝心聚力再谱新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
新华社北京10月11日电 题:思想之光照亮前路 凝心聚力再谱新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 新华社记者 连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和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中持续引发热烈反响。 大家一致表示,习近平文化思想在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把各项要求部署不折不扣落细落实,书写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事业新篇章。 持续加强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研究阐释 “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到促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再到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文化领域一系列关键性举措,根本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引领谋划,有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方向。”文化和旅游部政策法规司司长蔡萍说,新征程上,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我们做好文化和旅游工作、开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的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 “习近平文化思想既有文化理论观点上的创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为新时代文化建设明确了‘路线图’和‘任务书’。”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王凤翔说,我们将持续加强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学习、研究、阐释,为推动宣传思想文化事业新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等重大文学活动的推动下,文学事业和作协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成为了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实践的鲜活写照。”中国作家协会《中国作家》杂志社副主编付秀莹表示,我们要紧紧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围绕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文化建设的战略部署,加强理论学习、推动实际工作,矢志为人民写作、为新时代讴歌,推动新时代文学再攀高峰。 转发链接、共读新闻……天津市委宣传部党员干部们第一时间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会议精神,展开了深入研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做好这项工作,我们责无旁贷。”天津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徐中说,我们将发挥社科理论研究的优势,围绕习近平文化思想不断加强梳理研究阐释,有针对性地开展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的调查研究,扎实推动文化强市建设再上新台阶。 着眼新形势新挑战把握新任务新要求 新时代新征程,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也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聚焦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这个首要政治任务’,为我们接下来的研究与实践指明了方向。”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文史教研部副主任张军表示,接下来要围绕习近平文化思想展开深入的梳理、研究、总结,深刻把握“七个着力”的内涵,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深化内化转化上下功夫,推动党的创新理论传得更开、更广、更深入。 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和会议精神,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委书记朱少辉对其中“着力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的要求感触颇深。 对于下一步的工作,朱少辉也有了清晰的思路:“我们将聚焦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这个首要政治任务,挖掘文化资源、提升能力本领,全面加强文化强县建设。” 这个中秋国庆假期,甘肃敦煌迎来旅游高峰。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在古迹中领略先人的妙手匠心,感受数千年不断的中华文脉。 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会议精神,刚刚结束海外敦煌学研究相关调研的敦煌研究院院长苏伯民倍感振奋:“敦煌文化展现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开放包容,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敦煌研究院将坚持守正创新,积极利用数字技术推动敦煌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指示中强调“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让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GTN副总编辑、英语中心副主任刘聪深感重任在肩。 刘聪说,CGTN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立足实践苦练国际传播本领,与时俱进打造高水平专业平台和人才队伍,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作出应有贡献。 不折不扣落实各项要求部署 “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既有宏观层面的整体指导,又有具体层面的实践路径,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操作性。”湖北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邓务贵表示,湖北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把握“七个着力”的重要要求,坚定文化自信,推动荆楚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加快文化强省建设,为奋进新征程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上海市兴业路76号,中共一大会址,原创情景党课、“初心之旅”互动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让红色精神进一步弘扬。 中共一大纪念馆宣传教育部讲解主管张欣怡说,作为一名“90后”党史教育工作者,自己将贯彻落实好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创新方式方法、讲好红色故事,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培育、深度传播、扎实践行,让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时代强音持续奏响。 在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扎鲁特旗东城榆社区,伴着民族乐器的高昂曲调,乌兰牧骑队员表演的舞蹈《马背情韵》引得现场各族群众连连叫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着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更加坚定了我们建强‘红色文艺轻骑兵’的决心信心。”内蒙古自治区直属乌兰牧骑团长邢力莉表示,下一步将有计划地安排创作人员和业务骨干到农村牧区、工厂社区等一线,寻找灵感、积累素材,吸收传统文化艺术的养分,以各族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创作出寓教于乐的作品,让更多根植于北疆大地的优秀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不断开创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少不了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宣传思想文化干部人才队伍。”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委书记黄汝生说。 黄汝生表示,作为革命老区,百色市将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历史文化、民族文化资源,培养选树“黄文秀式好干部”,激励大家牢记初心使命,不断增强“四力”,推动习近平文化思想在百色落地生根,为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2023-10-12
查看详情
学习进行时丨习近平总书记这样部署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2023-10-12
查看详情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 推动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高质量发展
      原标题: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 推动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高质量发展       ——省直宣传思想文化系统热议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       江西新闻客户端讯(综合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刚刚闭幕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文化建设方面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内涵十分丰富、论述极为深刻,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在省直宣传思想文化系统引起热议。大家表示,要紧紧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入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不断增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坚定文化自信自强,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推动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高质量发展。       把习近平文化思想贯彻落实到工作各方面全过程       习近平文化思想既有文化理论观点上的创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       “习近平文化思想,内涵丰富、思想深刻,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省社科院党组副书记、院长肖洪波表示,省社科院将切实担负起做好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使命担当,加强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学习宣传、研究阐释,发挥全国红色基因传承研究中心、江西文化强省建设研究中心作用,推出更多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智慧和力量。       “我们要把习近平文化思想贯彻落实到工作各方面全过程,切实推动赣剧文化艺术的传承发展、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结合。”江西省赣剧院院长李媛媛表示,我们将坚守人民立场、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赣剧作品,推出更多贴近百姓、浸润心灵、增强群众精神力量的文化惠民服务,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持续激活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奋斗和实践中展现新气象新作为。       省社联表示,将紧密结合自身的职责使命,抓好理论学习,通过举办全省社科界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座谈会,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抓好研究阐释,通过设立专项课题,引领全省广大社科工作者加强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研究阐释;抓好宣传宣讲,充分利用江西社科大讲堂、青马宣讲团等平台,加大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宣传宣讲力度,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       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共同守护璀璨的文明之光,我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汇聚起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走在前列的磅礴力量。       自2019年开始,我省已连续五年召开文化强省大会,形成了“一会一主题、一地一特色、一年一品牌”的江西模式。省委宣传部改革发展处处长王迎春表示,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推动全省文化改革和文化强省建设向广度拓展、向深度推进,持续擦亮文化强省“金名片”,全力打造文化改革“新品牌”,用好文化资源“活教材”,不断汇聚提升广大赣鄱儿女向上向好的精神力量,为文化强省建设贡献更多改革力量。       江西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底蕴厚重,赋予了我们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省的坚实底气。省文旅厅副厅长、省文物局局长丁新权表示,将守好遗产保护这条底线,强化文物整体保护、推进非遗系统保护、强化古籍抢救保护,围绕“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国”等重大项目,抓好长江中游文明进程研究、长江中下游早期稻作农业社会形成研究等重点课题研究,努力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展现江西新作为。       省文演集团艺术总监林翰表示,集团将聚焦文化主业,深耕演艺事业,立足持续深化院团改革,推动艺术创作守正创新、勇立潮头,不断打造推出一批富含江西元素、弘扬红色文化、具有时代精神的精品力作,如向建军百年献礼的民族歌剧《八一起义》、“影响世界的江西”系列舞台剧、“大渊艺站”江西文演海外行品牌等,进一步强化省属国有文化企业的政治担当,讲好江西故事、弘扬赣鄱文化,为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作出文演人新的更大的贡献。       省考古研究院负责人王紫林表示,将认真学习领悟习近平文化思想,树立系统性、整体性的大考古思想,积极借智借力开展联合考古发掘研究,做好“考古中国”重大课题项目和区域调查发掘工作,加强考古人才队伍建设,推动江西考古事业迈上新台阶。       讲好中国故事 传播江西好声音       “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为进一步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指明了方向,为我们坚定文化自信,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江西日报社(江西报业传媒集团)干部职工通过不同形式第一时间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深受鼓舞、倍感振奋。大家一致表示,面临新形势新任务,作为党的新闻工作者,我们将深学细悟习近平文化思想,强化政治担当,坚持守正创新,以强信心为重点加强正面宣传,多渠道多形式讲好新时代江西故事,切实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奋力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和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让党的声音传得更开、传得更广、传得更深入。       电影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阵地,是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文艺形式,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标识。江西电影集团总经理张露表示,江西电影集团将把牢导向、遵循规律,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用影视精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江西声音。当前,江西电影集团正在积极谋划建军百年主题影视作品,将通过深入挖掘江西深厚的红色文化资源,唱响主旋律,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力量。    
2023-10-10
查看详情
一场重要会议在京召开,首次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
中秋国庆长假刚过,一场重要会议——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上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这次会议首次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 总书记在重要指示中强调了什么?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新时代文化建设明确了怎样的路线图和任务书?《时政新闻眼》为你解读。 01 “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指示中指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 总书记已经不止一次用“极端重要”一词来评价宣传思想文化工作。10年前,在党的十八大后首次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总书记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   △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前大型党旗雕塑《旗帜》。(图/视觉中国)   2019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强调“宣传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不断夺取革命、建设、改革胜利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两次出席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主持召开或出席文艺工作座谈会、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等一系列重要会议,每一次都重点强调相关领域工作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深圳一公园内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栏。(图/视觉中国)   在今年6月召开的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总书记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这些重要观点,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是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根本遵循,必须长期坚持贯彻、不断丰富发展。” 在这次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中,总书记又提出“七个着力”的要求。     02 思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今年6月,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标定目标、明确任务:“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从系统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化建设的理论成果,到勇担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这次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注定将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国国家版本馆。(总台央视记者刘岳拍摄)   这次会议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文化建设方面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内涵十分丰富、论述极为深刻,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 在“文化篇”之前,已有多个领域的重要思想在重要场合被总结和阐述。它们都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国家版本馆内的国家书房。(总台央视记者韩锐拍摄)   2017年金秋,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强军思想写入党章,确立习近平强军思想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的指导地位。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军事篇”。 当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总结并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 2018年5月,党中央召开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正式确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一个月后,中央外事工作会议总结并阐述了习近平外交思想。 2020年11月,党的历史上首次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将习近平法治思想明确为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   △中国历史研究院。(总台央视记者石丞拍摄)   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不能没有思想指引。 习近平经济思想、法治思想、文化思想、生态文明思想、强军思想、外交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杭州亚运会开幕式文艺节目《灯火耀古今》。(总台央视记者魏帮军拍摄)   03 “明体达用、体用贯通”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什么?如何学习领会?怎样贯彻落实? 这次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既有文化理论观点上的创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化和旅游部联合摄制的大型国际文化交流节目《美美与共》于近日开播,节目以“文化丝路”为主题,讲述文明互鉴的故事。   从2018年8月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以“九个坚持”概括宣传思想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到党的二十大从五个方面重点部署文化建设工作,从今年6月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对于“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的深刻阐述,到这次重要指示中“七个着力”的重要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积淀着越来越深入的思考。   △浙东运河文化园。(总台央视记者范凯拍摄)   这次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还指出,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一个不断展开的、开放式的思想体系,必将随着实践深入不断丰富发展。 会议要求,持续加强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学习、研究、阐释,并自觉贯彻落实到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各方面和全过程。   △江苏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总台国广记者李晋拍摄)   04 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指示中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 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总书记针对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着重强调了3点,正是“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 “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正是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承担的职责使命。   △2023年8月16日,2023上海书展开幕,书展设置的“复兴文库”主题书籍展示区吸引读者驻足查看。(图/视觉中国)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必须干在实处。 总书记在重要指示中要求,各级党委(党组)要把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为重大政治责任扛在肩上,确保党中央关于文化建设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各级宣传文化部门要强化政治担当,勇于改革创新,敢于善于斗争,不断开创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   △2023年10月1日,北京天安门广场上,游人如织。(图/视觉中国)   这次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对于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也提出了明确要求。 从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到加强和改进对外宣传工作、坚决有效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风险,每一项都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每一项都必须要有新气象新作为。   △北京育英学校内的“攀登”雕塑。(总台央视记者彭汉明拍摄)   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 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曾经创造人类文明奇迹、有着高度文化自信的中华儿女,将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2023-10-09
查看详情
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纪实
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揽全局,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指引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在举旗定向、正本清源中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在守正创新、开拓进取中展现新气象、迈向新征程。 高瞻远瞩、举旗定向,为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指明前进方向 燕山脚下,国风浩荡,文脉不绝。 这是2022年7月30日拍摄的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李贺 摄 2023年6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北京中轴线北延的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考察。 走进国家书房,总书记的目光望向顶部中央藻井内的星空穹顶。穹顶上,宋代石刻天文图展现古人智慧,星汉灿烂、浩渺深邃;书房内,15组巨型书柜陈列近3万册新中国精品出版物,思想的星空蔚为大观。 文明生生不息,思想与时俱进。 次日召开的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文化建设中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并强调,这些重要观点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是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根本遵循,必须长期坚持贯彻、不断丰富发展。 10年前的8月,党的十八大后首次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语重心长: “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我们中国共产党人能不能在日益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坚持住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还需要我们一代一代共产党人继续作出回答。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做好宣传思想工作,要放到这个大背景下来认识。” 清醒冷静的叩问,贯穿着对宣传思想文化事业的远虑深谋。 这是全新历史坐标下的重大命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相互交织、相互激荡、相互影响,应当如何凝心铸魂、高举旗帜? 这是推进理论创新的时代呼唤: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不能没有正确思想指引。想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攀登新的思想高峰,应当如何总结经验、把握规律? 这是赓续历史文脉的高度自觉: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应当如何主动作为、再谱华章?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 紧扣时代脉搏,围绕中心工作,突出问题导向,宣传思想文化领域气象日新。 正本清源,坚持和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 2013年11月,北京,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 在这一正式开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大幕的重要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一席话振聋发聩: “在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一刻也不能放松和削弱意识形态工作,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 意识形态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 随着经济科技快速发展和社会格局深刻调整,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不时出现,网络舆论乱象丛生,严重影响人们思想和社会舆论环境。 着力解决意识形态领域党的领导弱化问题,习近平总书记一锤定音:“要加强党对宣传思想工作的全面领导,旗帜鲜明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 两度召开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强调“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全党动手”“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根本保证”;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党和政府主办的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宣传阵地,必须姓党”;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要求“群众在哪儿,我们的领导干部就要到哪儿去”;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加强和改善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领导,是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根本保证”;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 习近平总书记就一系列根本性问题阐明原则立场,廓清了认识迷雾,校正了工作导向。 方向明,则思路清。一项项针对性举措应运而生: 确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制定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以党内法规形式明确各级党委(党组)的责任;坚决反击各种歪曲丑化亵渎英雄烈士等历史虚无主义倾向,制定出台英烈保护法;重拳整治网络生态乱象,建立中央、省、市三级网信管理工作体系;制定第一部关于宣传工作的基础性、主干性党内法规《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以刚性的法规制度为全党开展宣传工作提供有力指导和支撑…… 立破并举、激浊扬清,意识形态领域一度出现的被动局面从根本上得到扭转,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 守正开新,鲜明提出“两个结合”重大论断——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 2021年7月1日,天安门广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话语铿锵:“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 这是“两个结合”重大论断首次正式提出。 此后,“两个结合”先后写入《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和党的二十大报告。 在武夷山下的朱熹园表示“要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在殷墟强调“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是‘两个结合’”,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深刻阐释“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指出“‘两个结合’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 持续深化对党的理论创新的规律性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对“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的论述不断深入,表明我们党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的自觉性达到了新高度。 固本培元,从赓续历史文化中坚定自信—— 四川眉山,三苏祠。百年银杏、千年黄葛,生机盎然。 这是2022年6月22日拍摄的四川眉山三苏祠(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2022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实地考察千年古祠,深有感触地说:“一滴水可以见太阳,一个三苏祠可以看出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们说要坚定文化自信,中国有‘三苏’,这就是一个重要例证。” 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指出“文化自信就来自我们的文化主体性”。 在总书记心中,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 前往敦煌研究院主持召开座谈会,肯定“敦煌文化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深入上海杨浦滨江,强调“保留城市历史文化记忆,让人们记得住历史、记得住乡愁,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家国情怀”;在岳麓书院同师生亲切交流,勉励“当代学生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一定要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来到云冈石窟,指出“让旅游成为人们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将文化自信置于前所未有的高度,涵养全民族精神力量,为复兴伟业凝心聚力。 纲举目张,为文化强国建设擘画蓝图路径——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应该而且一定能够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新的文化使命”这一重大命题。 站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高度,习近平总书记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指明前进方向: 着眼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明确提出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 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明确“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直言“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 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时隔72年再度召开指引中国文艺前进方向的座谈会,指出“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 心系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文化足迹”遍及全国,考察文化地标、探寻文明根脉,对“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念兹在兹; 重视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要求“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着力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一次次在出访时做“文化代言人”,一次次在主场外交中展现中华文明博大胸怀,生动诠释“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的历史主动精神、非凡理论勇气、卓越政治智慧、强烈使命担当,明确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使命任务,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建设掀开崭新篇章。 以文化人、培根铸魂,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取得新成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下,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全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极大提升,为新时代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加强思想武装,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 走进北京图书大厦,“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图书”专区前,《习近平著作选读》摆放在醒目位置,吸引了许多读者驻足阅读。 作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的权威教材,今年4月3日,这部以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名义编辑的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著作,正式出版发行。 同一天,主题教育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一场新的学习竞赛”拉开帷幕。 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全党以理论大学习、思想大武装推进事业大发展。 从历次党内集中教育坚持把理论学习作为首要任务,到成立中央宣讲团开展基层宣讲,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关心指导下,从中央到地方,理论学习氛围愈发浓厚。 深化理论研究,推进体系化、学理化建设,是加强党的理论武装的基本前提。 步入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等平台建设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成果丰硕,哲学社会科学界把握理论本质、探究精神内涵,对党的创新理论认识不断深化。 2019年1月1日,一个功能强大、内容丰富的新思想学习平台——“学习强国”亮相,上线三个月注册用户就突破1亿人。 2019年4月12日,观众在第五届中国数字阅读大会上参观“学习强国”主题展区。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中国式现代化面对面》《百年大党面对面》等通俗理论读物让理论更加生动可感;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县级融媒体中心等新载体新阵地助力党的创新理论不断深入基层;中央主要媒体推出的“第一观察”“一见”“时政新闻眼”等品牌栏目,让理论普及范围广度不断延伸…… 思想光芒照亮前路,学习热潮涌动神州。 如今,一堂堂大众理论公开课在年轻人中引发“追剧”效应,理论学习辅导读物上榜“农民喜爱的百种图书”,党的好声音化作社会最强音,直达人民心间、回响在中华大地。 鼓舞精神士气,全国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极大提升—— 2021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国之盛典,激发起亿万中华儿女爱党爱国的澎湃共鸣。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庆祝活动盛大庄严、气势恢宏,礼序乾坤、乐和天地”“起到了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振奋人心、鼓舞士气的作用”。 从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到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聚焦重要节点、重大活动,推动党心民心交融、国威军威彰显,汇聚起坚不可摧的磅礴伟力。 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事关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 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用整整一天时间,前往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实地调研,并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提出了新的时代条件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 “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 3年后,2019年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同志,把集体学习的“课堂”从中南海搬到媒体融合发展第一线。 党的十八大以来,《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先后出台,以融合发展为突破口,主流媒体在时代变革中“破茧蝶变”。 各大媒体“报网端微”百花齐放,文图音视竞相发力,通过创新手段、全媒呈现,记录下脱贫攻坚的感人瞬间、勾勒出全面小康的美丽画卷、展现出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图景,以一件件精品力作,汇聚奋进力量。 人在哪,凝心聚力的重点就在哪。 “网络空间已经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新空间,那就也应该成为我们党凝聚共识的新空间。” 十多年来,无论是举办中国网络文明大会、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等活动,还是开展“净网”“清朗”等专项治理行动,网络健康文化加速培育,不断汇聚向上向善的力量。 坚定理想信念,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不断涌现—— 2022年4月25日,中国人民大学立德楼,一场以“传承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 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为主题的思政课正在进行。 习近平总书记走进教室,向老师和同学们招手致意,坐到了同学们中间,一同倾听讲授并参与讨论。 在师生们热烈掌声中,总书记从中国走过的不平凡之路说起,讲到延安窑洞里的马克思主义、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一穷二白、改革开放的惊雷划空……他勉励同学们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勇当开路先锋、争当事业闯将。 从脱贫攻坚精神、抗疫精神,到新时代北斗精神、丝路精神……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一座座精神丰碑,为时代新人成长提供坚实支撑; 从《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先后印发,到“时代楷模”“中国好人”不断涌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传播,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成为时代强音; 从《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印发,到全方位提升思政课建设水平、创新方式方法……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质量不断提升,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日益完善; 设立烈士纪念日,颁授“七一勋章”“共和国勋章”,建立健全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制度……全社会敬仰英雄、学习英雄、争做英雄的良好氛围日益形成; 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等植根于传统文化的文明新风吹进百姓心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道德滋养……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聚焦“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引领一批又一批时代新人坚定信心、强化自觉、提升素质,投身民族复兴伟业。 在田间地头,“新农人”们寒耕暑耘、精耕细作,努力把中国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在工厂车间,新一代工人苦练本领、精益求精,以不懈钻研让“中国制造”的“金色名片”闪耀世界;在体育赛场,运动健儿们顽强拼搏、争创佳绩,让五星红旗一次次高高飘扬;在救灾一线,无数年轻面孔冲锋在前、逆行出征,救人民群众于危难之间…… 推动文化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浙江余杭良渚,“美丽的水中之洲”。几代考古学家在这里孜孜以求,探寻中华文明的最初印记。 这是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拍摄的良渚古城遗址公园(2022年7月6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2003年7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对遗址的历史地位作出重要论断。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又对良渚古城遗址申遗作出重要指示。 3年后,良渚古城遗址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外国专家评价:“良渚让我们对中国早期文明的认识提前一千多年。”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坚定的文化自信、强烈的历史担当,把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一项历史性工程、战略性工程来抓,引领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印发,第一次以中央文件的形式专题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 从敦煌文化保护研究工作持续推进,到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等重大工程深入实施;从《复兴文库》、“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编纂出版,到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中国国家版本馆等文化殿堂相继落成……在习近平总书记关心推动下,中华文化的“一池春水”生机勃勃。 今日之中国,“文博热”火爆、“文创风”劲吹,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文脉传承弦歌不辍、历久弥新。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 “我仰望你看过的星空,脚下大地已换了时空,你留在风中摇曳的那抹红,在心中!” 上海龙华烈士陵园,因电视剧《觉醒年代》而广为人知的3位烈士——陈延年、陈乔年、赵世炎墓前,放满了写给先烈们的信。 一部部充满力量的文艺作品,奏响一曲曲荡气回肠的时代之声、爱国之声、人民之声。 党的十八大以来,文艺园地百花齐放、硕果累累:影视作品《长津湖》《山海情》等兼具历史厚重感和现实关怀;《人世间》《雪山大地》等文学作品展现波澜壮阔的社会变迁;复排歌剧《党的女儿》、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等创新形式再现英雄形象…… 文化既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又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关键因素。 放眼神州,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实施,各类文艺精品不断涌现,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新时代文化事业生机盎然,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竞相迸发,东方文明古国阔步迈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讲好中国故事,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日益提高—— 2023年4月,春天的广州,繁花似锦。坐落在白云山麓的松园依山傍水,别有风情。 习近平总书记邀请法国总统马克龙漫步岭南园林,临水而坐,观景品茗。千年古琴奏出一曲《高山流水》,两国元首一起欣赏。 “了解今天的中国,要从了解中国的历史开始”,习近平总书记纵论古今,“我们对中国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这两天里,我们的交流友好深入,使我进一步领略了中国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增进了对现代中国治国理政理念的了解。”马克龙深有感触地说。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种版在海外引发热烈反响,为各国读者开启一扇扇观察和感知中国的窗口;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与行动价值》、《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白皮书、《中国的民主》白皮书等文献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京剧、昆曲等洋溢着“中国风”的演出不断亮相国际舞台,国产影视剧海外热播,舞蹈、杂技、美术以及民间文艺接连走出国门; “感知中国”“欢乐春节”“四海同春”等品牌活动在全世界掀起中华文化魅力热潮; 北京冬奥会、杭州亚运会、成都大运会惊艳世界,向全球展现中华文化兼纳百川、包容四海的雍容气度; 中非合作论坛、上海进博会、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等一系列主场外交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介绍中国经验…… 一个亘古亘今、日新月异的中国,正以开放包容的胸怀、守正创新的精神,扎根于中华大地、展现在世界面前。 以文化之声唱响中国故事、以文化之魂凝聚价值共识、以文明互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华文化绽放出的新的时代光芒,推动中华文明与各国文明美美与共、和谐共生。 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在新形势下做好外宣工作,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影响力指明了方向,让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更加真实可感,奏响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华美乐章。 矢志远大、放眼未来,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河南安阳殷墟,洹河蜿蜒,甲骨呈奇。 2023年8月10日,观众在河南省安阳市的殷墟博物馆参观。新华社记者 鲁鹏 摄 2022年10月28日,党的二十大闭幕不到一周,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考察。 步入殷墟博物馆,观摩青铜器、玉器、甲骨文等文物,习近平总书记点明此行深意:“殷墟我向往已久,这次来是想更深地学习理解中华文明,古为今用,为更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借鉴。”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未中断,塑造了我们伟大的民族,这个民族还会伟大下去的。”目光穿越千年,习近平总书记充满自信。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 怀着深沉的历史责任感,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习近平总书记持续加深对文化繁荣、文明创新的关切和思考—— 考察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国历史研究院,从对历史的思考中汲取走向未来的智慧;到访古城苏州,感受文化赋予经济发展的充沛动能;走进陕西汉中市博物馆,思考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 蘸满历史的笔墨,继续书写新的历史。 “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二十大上,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踏上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走前无古人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如何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为人类文明百花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标定目标,明确任务。 肩负新使命,坚守自信自立的精神品格—— 滔滔黄河,万古奔流。位于山西最南端的运城,古称“河东”,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今年5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了山西运城博物馆,强调:“博物馆有很多宝贵文物甚至‘国宝’,它们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要深入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 2个多月后,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四川广汉三星堆考察,祝贺三星堆博物馆新馆落成使用。 展厅里,总书记频频驻足,有时看完正面,还缓步绕着展柜,察看文物的不同侧面细节,感慨道:“看过以后民族自豪感倍增,五千年中华文明啊,而且更期待着更长的中华文明的发现发掘。” 自信,才能自强。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历经数千年而绵延不绝、迭遭忧患而经久不衰,这是人类文明的奇迹,也是我们自信的底气。 “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坚定文化自信,我们在自己选定的路上昂首阔步。 肩负新使命,坚持开放包容的博大胸襟—— 今年5月,古城西安迎来参加中国-中亚峰会的各方宾朋。 这是2023年5月18日在陕西省西安市大唐芙蓉园拍摄的中国—中亚峰会欢迎仪式。新华社记者 申宏 摄 明快有力的古代佾舞、绚丽婀娜的芙蓉花舞……紫云楼前,一场大度雍容、如梦如幻的唐朝传统迎宾礼,展现出中华文化包容四海、兼纳百川的精神风貌。 “陕西是古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见证了中国同中亚国家两千多年的深厚友谊。千百年来,中国同中亚人民互通有无、互学互鉴,创造了古丝绸之路的辉煌,书写了人类文明交流史上的华章。”习近平总书记说。 中华文明的博大气象,得益于中华文化自古以来开放的姿态、包容的胸怀。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 9月14日,2023北京文化论坛开幕,中外嘉宾汇聚一堂,为促进人类文明共同进步汇聚智慧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真诚呼吁:“共同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文化遗产保护、文明交流互鉴,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深厚持久的文化力量。” 当晚的文艺晚会上,芭蕾舞与中国古典舞同台诠释美美与共,来自不同文明的古老乐器共同奏响和谐之音,不同国度的文明记忆、文明图景,在华夏大地上汇集。 古老的东方大国不仅以卓越的智慧启迪世界文明,更以海纳百川的气度拥抱世界文明。 “我们要拓展世界眼光,深刻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积极回应各国人民普遍关切,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作出贡献,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推动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习近平总书记高屋建瓴,诠释出中华文明的大格局大气象。 肩负新使命,更加自觉坚持“两个结合”—— 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 6月30日,中央政治局就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进行第六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个重大命题本身就决定,我们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决不能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坚守好这个魂和根,是理论创新的基础和前提。” 以对文化在历史进步中的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以对文化的精神特质和历史传承的正确把握,以对文化复兴和文明进步的不懈追求,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新境界。 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两个结合”进行了深刻系统阐释——“结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结合”的结果是互相成就、“结合”筑牢了道路根基、“结合”打开了创新空间、“结合”巩固了文化主体性。 新征程上,要坚持“两个结合”的根本要求,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以真理之光照亮奋斗之路,以复兴之志凝聚磅礴之力。 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面向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发出号召:“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站上新起点,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意气风发、昂首前行,踏上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
2023-10-07
查看详情
把握做好新时代经济工作的科学方法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集中体现为“六个必须坚持”: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认识经济规律,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逻辑,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从新的实际出发,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刻回答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时代之问、人民之问、历史之问,形成了习近平经济思想。这一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经济思想体系严整、内容博大,涉及经济工作的方方面面。从方法论角度学习领会这一思想,一方面能够更好地理解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理论品格和鲜明特质,把握这一科学思想的精髓;另一方面有利于完整、准确、全面理解习近平经济思想是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更好推进各项经济事业向前发展。 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的重要论述,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习近平经济思想蕴含的科学方法,如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系统观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守正创新、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等。 坚持人民至上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彰显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立场;坚持自信自立是我们这样一个大党大国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为推动新时代经济工作提供了战略基点;坚持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为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思想方法;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是实现改革、发展、稳定三者有机统一的战略指引;坚持守正创新体现了“变”与“不变”、继承与发展、原则性与创造性的辩证统一,是确保中国经济巨轮航向正确、行稳致远的重要遵循;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始终秉持的重要工作方法,是统筹近期工作与长远目标、平衡局部优化与全局优化的重要策略。 坚持人民至上 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我们党立党兴党强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党始终锚定“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秉持“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坚持“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书写下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壮美华章。我们党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融汇在经济发展实践之中,始终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习近平经济思想强调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注重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彰显了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的根本价值取向。新时代新征程,我们部署经济工作、制定经济政策、推动经济发展,都要牢牢坚持这个根本立场,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在整个发展过程中,都要注重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使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采取针对性更强、覆盖面更大、作用更直接、效果更明显的举措,办好就业、教育、社保、医疗、养老、托幼、住房等民生实事,不断推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取得新进展。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促进共同富裕创造了良好条件。现在,我们已经形成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一整套思想理念、制度安排、政策举措,到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不断夯实党长期执政基础。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新征程上,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原则,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也就是说,在做大做好“蛋糕”的同时,切好分好“蛋糕”。从做大做好“蛋糕”的角度看,要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更平衡、更协调、更包容,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更为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从切好分好“蛋糕”的角度看,要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合理调节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从而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分配结构,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目标扎实迈进。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长期任务,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对其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要有充分估计。我们必须循序渐进,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咬定青山不放松,不断取得新进展。 坚持自信自立 人类历史上,没有一个民族、没有一个国家可以通过依赖外部力量、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实现强大和振兴。对于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国而言更是如此。中华文明历经数千年而绵延不绝、迭遭忧患而经久不衰,这是人类文明的奇迹,也是我们自信的底气。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完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以焕然一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进一步增强了我们的自信心。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 习近平经济思想站在时代前沿,洞察时代风云,把握时代脉搏,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提出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强调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做到“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为新时代经济工作提供了战略指引。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自信自立,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作出的重大决策。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全球动荡源和风险点明显增加。面对错综复杂的局面,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我们把握发展主动权的先手棋,不是被迫之举和权宜之计。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就是要在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狂风暴雨、惊涛骇浪中,增强我们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不被迟滞甚至中断。一方面,大国经济的特征是以内需为主导、内部可循环的。我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制造业第一大国,国内经济循环同国际经济循环的关系客观上早有调整的要求。这是我们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首要考虑。另一方面,在当前国际形势充满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的背景下,立足国内、依托国内大市场优势,充分挖掘内需潜力,有利于化解外部冲击和外需下降带来的影响,也有利于在极端情况下保证我国经济基本正常运行和社会大局总体稳定。 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增强国内大循环主体地位。一方面,要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以满足国内需求为基本立足点,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着力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另一方面,要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形成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在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前提下,新发展格局的构建还要以国内大循环的畅通无阻和我国经济的稳定增长为战略支撑,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形成对全球各类要素资源的强大吸引力和在激烈国际竞争中的强大竞争力,从而将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 坚持系统观念 系统观念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重要范畴,是习近平经济思想分析经济现象和解决经济问题的重要方法论。万事万物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作为发展中大国,我国的经济体系是相互联系的整体、相互作用的复杂系统,其中的各要素、各领域、各方面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只有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观察中国经济,加强战略性、系统性、前瞻性研究谋划,才能把握其发展运行规律,并科学施策、协同发力、形成合力,使得经济体系的各个方面相互促进,把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践引向深入。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系统观念,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同新时代经济实践结合起来形成的理论结晶。坚持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指导原则。在新发展理念当中,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五个方面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构成了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 作为指挥棒、红绿灯,新发展理念是引领我国发展全局深刻变革的科学指引。贯彻新发展理念,重在全面、完整、准确。要将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统一起来一体贯彻,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无论哪一个发展理念贯彻不到位,发展进程都会受到影响。例如,就创新发展和开放发展的关系而言,当前我国创新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是解决“卡脖子”问题,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但这绝不等于关起门来搞建设,什么都要自己干,而是要坚持开放发展理念,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加强国际化科研环境建设,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又如,就创新发展和绿色发展的关系而言,不能以创新发展为名不顾产业规律和自身条件盲目上项目,特别是在经济面临下行压力时不可对生态环保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避免出现新兴产业拟建项目数量多、能耗大,与碳达峰、碳中和方向明显相悖等现象,从而影响绿色发展理念的贯彻落实。 总之,各地区各部门在实际工作中要坚持系统观念,树立大局意识,依照新发展理念的整体性和关联性进行系统设计,增强政策配套和制度衔接,做到各项工作相互促进、齐头并进,不能单打独斗、顾此失彼,不能偏执一方、畸轻畸重,要提高统筹谋划和协调推进能力,在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着力提升整体发展效能。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作为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习近平经济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继承发展和创造性运用。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的发展是新与旧的交替和质与量的转换的观点,奠定了经济工作中稳与进之间关系的认识论基础。经济发展本身就是在存量与增量关系的动态变化中实现的。这里所说的存量,不仅包括经济总量还包括经济结构,要求具有稳定性和均衡性;增量则是在前者“稳定”的基础上,通过“进取”得以实现。 概括起来说,坚持“稳中求进”就是要实现既“稳”且“进”。不稳无法进,不进难以稳,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扩展开来看,“稳中求进”有两层含义:其一,以稳定经济运行和社会大局为重点的“稳”是主基调,是做好经济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其二,在“稳”的前提下,要在关键领域有所进取,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奋发有为,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取得新突破,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实现改革、发展、稳定三者有机统一。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分析研判经济形势时始终科学把握“稳”与“进”的辩证关系,反复强调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在制定经济政策时着力以稳求进、以进固稳,在应对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中始终把握住发展的主动权。 聚焦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不久前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后,经济恢复是一个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过程。这一重要论断表明,我国经济发展目前面临的各种困难和挑战是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等多重因素叠加带来的,这些因素不可能在短期内消失,恢复经济也不可能是一日之功。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稳”主要体现在稳定经济运行、熨平经济恢复过程中出现的“波浪和曲折”上。施策的取向是针对国内需求不足现状,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着力扩大内需、提振信心、防范风险,不断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进”主要体现在大力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持续深化改革开放和加大民生保障力度上,通过提升产业竞争力、优化发展环境、扩大对外开放来稳定预期、增强信心,增强内生发展动力。总之,在新形势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就是要立足大局、抓住根本,看清长期趋势、遵循经济规律,在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的前提下更好激发各类经营主体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汇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努力在关键领域实现进取和突破。 坚持守正创新 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其最鲜明的理论品格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守正创新遵循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所揭示的历史规律。守正和创新是统一的。做到守正创新,就是要在继承中发展、在守正中创新。一方面在守正中要把稳舵盘、保持航向;另一方面要在创新中寻求突破、扬帆远航。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我们从事的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新时代要坚持守正为本、创新为要,在守正创新中解决新矛盾、新问题,实现新创造、新突破,从根本上确保守正不变质、创新不跑偏,推动开创新局面、书写新历史、创造新伟业。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这样一个前无古人的伟大创造。社会主义能否搞市场经济?这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讲过,西方经济学家认为二者互不兼容。我们党立足中国国情和发展阶段,创造性地提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创造性地建立起富有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新的认识和升华。我国经济发展获得巨大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我们既发挥了市场经济的长处,又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围绕“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出战略部署。要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没有现成模式可以照搬照抄,必须更好摸透和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坚持守正创新,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系统完备、更加成熟定型,不断夯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基础。 立足新的历史方位,在坚持守正创新中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这个大前提,牢记“市场经济”前面的“社会主义”这个定语;就是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按照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要求纵深推进,在精准实施、精准落实上下足功夫,在关键性基础性重大改革上突破创新,使各方面体制改革朝着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方向协同推进;就是要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改革,促进商品和要素在更大范围自由流动,在更广领域优化高效配置,畅通市场供需循环,疏通堵点,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 目标是奋斗方向,问题是时代声音。坚持目标导向是对我们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功经验的总结,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总是根据时代形势和条件变化、具体国情和发展水平变化,根据人民意愿和事业发展需要,制定顺应时代要求、符合客观实际、富有感召力的发展目标,团结带领人民为之奋斗。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我们党领导人民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指出,既要以目标为着眼点,在统筹谋划、顶层设计上下功夫,以增强方向感、计划性;又要以问题为着力点,在补短板、强弱项上持续用力,以增强精准性、实效性。目标是问题的集中体现,问题要在完成目标进程中予以解决。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达成目标的过程,达成目标的过程也是解决问题的过程,二者统一于经济发展实践中。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导开展经济工作,既要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做到了然于胸,同时又要紧紧围绕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优先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此带动其他矛盾的解决,在整体推进中实现重点突破,以重点突破带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整体跃升。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实现高质量发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指出“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主要目标任务之一就是“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但同时也要看到,我国在发展中仍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例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解决,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创新能力不够强,实体经济水平有待提高,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等。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把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有机统一起来,既要以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为着眼点,增强发展的方向感,又要以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问题和矛盾为着力点,在补短板、强弱项上持续用力,跟着问题走、奔着问题去,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打开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的突破口,朝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不断前进。 需要强调的是,坚持问题导向并不是被问题牵着走。不能只低头拉车,还要抬头看路。要增强方向感、计划性,这样解决问题才不会偏离大目标。仅坚持问题导向更多解决的是局部优化问题,只有同时坚持目标导向,加上坚持系统观念,才能够更好实现全局优化和长期目标。可以说,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是统筹近期工作与长远目标、平衡局部优化与全局优化的重要策略。 总之,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的领导是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是我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根本点。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能不能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从根本上讲取决于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得好不好。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坚持正确工作策略和方法推动中国经济行稳致远的根本保证。踏上新征程,我们要从方法论角度深刻领会习近平经济思想,把握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开创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金融研究所所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
2023-09-22
查看详情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