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铸魂育新人——中国共产党精神文明建设的百年历程
2022-08-15 点击 : 0 来源 : 《党建》杂志2022年第8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中,党依靠崇高的革命理想与顽强的革命精神战胜了前进道路上的无数艰难险阻,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形成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深深融入我们党、国家、民族、人民的血脉之中,为兴党强党、兴国强国提供了丰厚滋养。百年来,党的宣传工作始终坚守精神家园,坚持不懈提升全民族思想道德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推动中华民族精神大厦从一度蒙尘走向巍然耸立。

一、革命理想高于天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充分焕发出革命精神的力量。无论是在大革命高潮中,还是在白色恐怖之下,中国共产党人都为了革命理想、为了人民和民族的最高利益,不惜赴汤蹈火、流血牺牲。

在革命战争年代,党十分注重思想政治工作。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政治教育启发了红军士兵的阶级觉悟,让他们知道自己为谁而战,并在革命队伍中建立起前所未有的亲密同志关系。参加秋收起义的一位连长在家信中写道:“我天天行军打仗,钱也没有用,衣也没有穿,但是精神非常的愉快,较之从前过优美生活的时代好多了,因为是自由的,绝不受任何人的压迫;同志之间亦同心同德,团结一致。”抗日战争时期,普遍开展的抗日救亡宣传,“动员了全国的老百姓”“造成了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解放战争时期,新式整军运动通过诉苦和三查,让广大干部战士倒出了苦水、挖出了苦根、提振了士气,也使得大批国民党俘虏兵成为“解放战士”。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党通过办学、扫盲、办报、出书、广播、演剧、演讲等方式,加强文化教育、发展革命文艺、推动移风易俗,提高群众思想文化水平,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在艰苦的物质条件下营造出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作过一个比较:“艰苦奋斗,以身作则,工作之外,还要生产,奖励廉洁,禁绝贪污,这是中国解放区的特色之一”;而“利用抗战发国难财,官吏即商人,贪污成风,廉耻扫地,这是国民党区域的特色之一”。解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对全国人民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也成为革命取得最终胜利的重要条件之一。

在长期革命战争中,党在正确的政治方向指导下,从分析实际情况出发,发扬革命和拼命精神,严守纪律和自我牺牲精神,大公无私和先人后己精神,压倒一切敌人、压倒一切困难的精神,坚持革命乐观主义、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精神,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伟大精神。方志敏、杨靖宇、张思德、刘胡兰等无数革命先烈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生命,受到人民群众的无限崇敬与怀念。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一致决定在北京天安门外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以纪念在战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

二、六亿神州尽舜尧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启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党领导人民努力“把一个被旧文化统治因而愚昧落后的中国,变为一个被新文化统治因而文明先进的中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党领导人民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和镇压反革命运动,禁绝娼、赌、毒等社会痼疾,迅速涤荡了旧社会留下的污泥浊水。在此基础上,党领导开展了广泛的政治理论学习和思想改造运动,大力推动教育科学文化事业除旧布新;开展了大规模扫盲和扫除封建迷信、改革陈规陋习等移风易俗活动,引导人民积极改造旧思想、旧观念、旧习惯,新中国的社会面貌也随之一新。面对强敌压境,中国人民志愿军以“钢少气多”力克“钢多气少”,打出了中国人民的精气神,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锻造了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极大激发起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党领导各族人民意气风发投身到火热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来,向恶劣的自然环境开战,向贫困开战,焕发出万众一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空前激情和冲天干劲,同时也掀起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的高潮。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精神昂扬的年代,先后涌现出雷锋、焦裕禄、王进喜、邓稼先等众多英雄人物,形成了雷锋精神、红旗渠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等伟大精神,丰富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同时,这一时期,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的广泛开展与优秀革命文艺作品的大量涌现,也对建立良好社会风尚、培育一代社会主义新人,发挥了不可替代的教育作用。

三、两个文明一起抓

改革开放以后,党深刻认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战略地位,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坚持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也增添了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伟大精神。

1979年9月,党的十一届四中全会正式提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科学概念。1980年12月,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所谓精神文明,不但是指教育、科学、文化(这是完全必要的),而且是指共产主义的思想、理想、信念、道德、纪律,革命的立场和原则,人与人的同志式关系,等等。”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报告专门列出“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一章,指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全党的任务,是各条战线的共同任务。1986年9月,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明确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这一时期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的“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是改革开放新时期亿万群众改变社会风气、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种创造,也是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的重要开端,并通过“创建文明城市”等活动,逐步而有效地扩大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影响力和覆盖面。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了党风和社会风气的好转,也促进了蒋筑英、罗健夫、朱伯儒等一批时代楷模的涌现。楷模的感人事迹,为全国人民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党中央采取一系列有力举措克服一段时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偏软偏弱的问题。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提出精神文明重在建设,要求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高到新水平。1994年1月,江泽民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的宣传思想工作,必须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1996年10月,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这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又一个纲领性文件。会后,中央和地方各级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及办公室相继成立。这一时期,党中央提出“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印发《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开展“扫黄打非”工作,净化社会环境;青年志愿者活动、“希望工程”、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等活动蓬勃开展。从1991年开始,中央宣传部组织实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评选,引领创作出一大批唱响主旋律的优秀作品。这一时期,全国先后涌现出孔繁森、李国安、廷·巴特尔等一大批先进典型,在人民群众中引起强烈共鸣,全社会逐渐形成重视思想道德建设的浓厚氛围。

党的十六大以后,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把精神文明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命题和重大战略任务,明确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这一时期,革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得到加强,红色旅游兴起热潮;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农家书屋等文化惠民工程的实施和公共博物馆、公共图书馆等公共文化设施的免费开放,更好满足了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持续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快速发展,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四川汶川抗震救灾等重大活动和重大事件中发挥了突出作用。此外,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等活动的开展以及对郭明义、沈浩、杨善洲等先进典型的宣传,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进一步提升了全社会的道德自觉,激发起广大人民群众礼敬英雄模范、投身道德实践的热情。

四、固本培元强根基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也进入了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深刻阐明了新时代“建设什么样的精神文明、怎样建设精神文明”等根本性、方向性、战略性重大课题,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党的十八大提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制定出台一系列重要文件,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为全党全社会凝聚起团结一心、奋发进取的强大力量。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要求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落实到经济发展实践和社会治理中。此外,国家通过法定程序,将一些重大礼仪活动上升到国家层面,比如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将9月30日设立为烈士纪念日。同时,为表彰先进、树立标杆,中央宣传部等单位先后推出黄大年、廖俊波、龚全珍等一大批广为人知、可敬可学的时代楷模、道德模范、最美人物、中国好人,推动全社会形成见贤思齐、崇尚英雄、争做先锋的良好氛围。

党的十九大以来,宣传思想战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着眼点,努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建设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创造力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引导全社会树立文明观念、提高文明程度、形成文明风尚。改革开放4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活动隆重举行,充分展示了辉煌成就,有力彰显了党心民心,极大振奋了民族精神。“共和国勋章”“七一勋章”隆重颁授,“改革先锋”“最美奋斗者”隆重表彰,《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制定实施,营造出敬仰学习英雄模范的浓厚氛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四史”宣传教育的深入开展,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的建成,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的实施,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等,推动了革命文化的弘扬、红色基因的传承。全国教育大会、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的召开,《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印发,推动了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公民道德建设和爱国主义教育走深走实。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县级融媒体中心和“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新载体和新阵地。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在脱贫攻坚主战场,涌现出一大批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铸就了伟大抗疫精神和脱贫攻坚精神。张富清、钟南山、张桂梅、黄文秀等功勋模范人物,其事迹可学可做,其精神可追可及,成为新时代先进模范的典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仅要在物质上强,更要在精神上强。精神上强,才是更持久、更深沉、更有力量的。”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全党必须坚定理想信念,永葆革命精神,坚持不懈抓好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升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更加深厚、更加强大、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作者单位: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