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们说:以今日之日新月异 敬昔日之初心开辟
2021-09-17 点击 : 0 来源 : 共产党员微信

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穿过风霜雨雪,越过激流险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依然有不少“娄山关”“腊子口”要跨越。当此滚石上山、爬坡过坎之际,最需要激发精神的力量、坚定必胜的信心。回望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我们可以总结的有很多,有太多人物、太多地方、太多难忘的事件值得铭记。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里,每一个都超燃!青春、梦想、奋斗、信仰……这些美好的词汇紧紧联系在一起,让广大网友备受激励和鼓舞,他们用最质朴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感。一条条朴实而又闪亮的留言,看得人心潮澎湃,让我们一起,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里感悟信念之坚。

 

永远向上的精神火焰

雷锋精神

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的身影

“我是人民的勤务员,自己辛苦点,多帮人民做点好事,这就是我最大的快乐和幸福。”每次读《雷锋日记》,人们都会被这种朴实无华的表达感动。尽管生命的长度只有22个年头,但雷锋始终以实际行动践行着记在日记里的一字一句。他的一生,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以一件件平凡事、日常事,彰显出一个时代的风采和品格,凝聚成传至今天的雷锋精神,让短暂的生命延展出无限的厚度。

学习雷锋好榜样。从城市社区到偏远山乡,多少人执着坚守、默默奉献,用自己的光与热温暖别人,赓续着永不褪色的雷锋精神。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搭把手、出份力,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每一个平凡英雄,都是这个美好人间的一抹亮色。

 

永远向上的精神火焰

焦裕禄精神

活在百姓心中的树

     一个名字,代表着一种精神,不仅使一片土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影响和感动了几代人。

焦裕禄,人民的好公仆,县委书记的好榜样。他在河南省兰考县带领群众种泡桐、除“三害”,虽然仅在当地工作了475天,却在群众心中铸就了永恒的丰碑。他身先士卒,带领全县人民封沙、治水、改地,风沙最大时带头去查风口、探流沙,大雨瓢泼时带头蹚洪水看流势。他心里装着全县的干部群众,唯独没有他自己,临终前对组织上唯一的要求,就是“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堆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

青山苍翠、淄水奔流。焦裕禄的精神如家乡的大山、如兰考县的片片焦桐林,成为人们永远的财富,鼓舞着一代一代后来者……人们在社交平台上纪念焦裕禄、缅怀焦裕禄,也在生活中大力传承和践行焦裕禄精神。

“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焦裕禄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财富,也是人们自省的镜子、干事的标尺。它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常读常新,也像一团不熄的火焰,穿越时空,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照亮了无数人前行的路。

 

永远向上的精神火焰

大庆精神

“我为祖国献石油”

1959年,位于东北松辽盆地上的松基三井喷出工业油流,一个世界级特大型陆上砂岩油田宣告诞生。时值新中国成立10周年前夕,油田因此取名“大庆”。大庆油田,不仅翻开了中国石油开发史上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一页,还铸造了“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大庆精神,闪耀在共和国的精神星空中。

岁月更迭,精神的火炬在一代代大庆人手中传递、擎起。60多年来,大庆人高唱着“我为祖国献石油”的主旋律,在这片黑土地上艰苦创业、接续创奇,持续为中国这艘经济巨轮提供强劲的前进动力。

 

永远向上的精神火焰

“两弹一星”精神

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搭载长征一号运载火箭飞向广袤太空……新中国成立以后,在经济落后、工业和科研基础薄弱,资金、设备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一批又一批科技工作者白手起家、不畏艰难、持续接力,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题,创造了令世界瞩目的“两弹一星”伟业,挺起了中华民族的钢铁脊梁。“两弹一星”是不朽的丰碑,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为精神内核的“两弹一星”精神更是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鼓舞和激励着代代中华儿女。

一滴水,融入了大海。“两弹一星”事业是集体的事业,“两弹一星”的成功是集体奋斗成就的伟业。回望奋斗历程,在惊天动地的“两弹一星”事业背后,有太多的隐姓埋名人,他们把青春融入党和人民事业中,把个人理想与国家民族命运紧密联系起来。

如今,那片曾经被老一辈科技工作者点亮过的山河,已现盛世繁华;追寻先辈们足迹,一代又一代科技工作者薪火相传,正在勇攀科技高峰的征程上不断创造出新的奇迹。

 

永远向上的精神火焰

特区精神

奔跑吧,“拓荒牛”!

深圳市委大院门口有一座著名的“拓荒牛”雕塑,低头拱背、奋力向前,象征着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

兴办经济特区,是我们党和国家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的重大决策。从1980年开始,一代又一代经济特区建设者用智慧、勇气和汗水干出了一片新天地,经济特区改革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充分涌流,被网民赞为“梦开始的地方”“奋斗者的天堂”。

40多年来,从东方风来满眼春到神州万千碧波涌,深圳等经济特区在体制改革中发挥了“试验田”作用,在对外开放中发挥了重要“窗口”作用,为全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它们的成功实践,深刻诠释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充分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和旺盛生命力。

奔跑吧,“拓荒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传承发扬特区精神,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风雨无阻的精神状态,继续书写更多更美的“春天的故事”!

 

永远向上的精神火焰

女排精神

在任何一条赛道上,都要牢记它

有这样一支运动队伍,让几乎每个中国人都热切关注,提到它,很多人会竖起大拇指,“中国女排,那太厉害了。”与中国女排并列出现最多的是一种影响了几代中国人的精神——女排精神: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

五次夺得女排世界杯冠军,十次荣膺世界排球“三大赛”冠军,三度登顶奥运会……世界冠军的奖杯里,盛满了女排姑娘们的心血和汗水。她们苦练苦斗,付出洒满地板的汗水、斑斑的伤痕、拼死的翻滚;她们曾碰到过诸多的艰难困苦,受过数不清的疲累、泪水折磨,但都咬紧牙关一一克服了;她们也遭遇过失败的坎坷,汉城失利、兵败悉尼、折戟伦敦……咽下辛酸和苦涩,她们在失败中一次次奋起。这是比金牌更珍贵的精神,永远不过时,永远令人热血沸腾。

郎平曾说:“女排精神是你一路虽走得摇摇晃晃,但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依旧眼中坚定。人生不一定会赢,但是要努力去赢。”这个道理适用于任何一条人生赛道,适用于各行各业。如果你已经足够优秀,请牢记女排精神,在实力上继续寻求突破,并且不断去突破已有的突破;如果你正陷入低谷,那更要牢记女排精神,永不言败,继续奔跑。

 

永远向上的精神火焰

抗洪精神

人在,堤在!

提起洪水,我们不会忘记1998年的那场天灾;提起抗洪,那句“人在堤在,堤亡人亡!”响彻至今。

那一年,长江、松花江、嫩江水域出现特大洪涝灾害。危急时刻,为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三江抗洪军民立下生死牌,誓与大堤共存亡。沿江许多城市几乎是倾城出动日夜坚守,一道道血肉之躯筑起千里长堤……终于,一次次洪峰冲击被顶住,史所罕见的水害被战胜。

压力和灾难能够催生伟大的品格,锤炼人们的意志和能力。在那一场气壮山河的抗洪抢险斗争中,举国上下齐心协力,凝聚在一起,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抗洪精神。历经时间淬炼,抗洪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无比珍贵的精神财富,鼓舞和激励我们克服种种困难,不断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时间已经证明,有了这种精神形成的雷霆万钧之势,面对洪灾,“洪水涨一尺,我们斗志高一丈”;永葆这种精神,我们一定会像战胜凶猛的洪水一样,克服一切艰难险阻!

 

永远向上的精神火焰

抗击非典精神

我们体会到了什么是万众一心

那是一段痛与感动并存的岁月。18年前的春天,非典疫情突如其来,殃及大半个中国,给人民的生命健康带来严峻考验。危急时刻,中华民族打响了一场没有硝烟的特殊战斗,凝聚起了党心军心民心,锤炼了伟大的抗击非典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和衷共济,迎难而上、敢于胜利……

面对肆虐的非典疫情,我们不曾退却。尽管疫情让人们在空间上保持距离,但心与心却贴得更近了。从白衣为甲、逆行出征的医务人员到无私奉献、友爱互助的志愿者,从临危受命、紧急攻关的科研人员到无惧劳苦、坚守岗位的社区工作者,哪里有疫情,哪里困难多,哪里就有四面援助、八方支持,哪里就有义无反顾的英雄身影。心相连、情相拥、爱相通,成为我们战胜疫情的强大底气。

那一年,我们体会到了什么是万众一心。非典已经远去,但中国人守望相助的情怀从未改变。这精神力量,让我们无所畏惧、坚强不屈,哪怕遇到惊涛骇浪,也必将穿越风雨、走向未来!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