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站稳人民立场,彰显文学力量。
当今世界,国际形势风云激荡,各种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和风险挑战明显增多,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跨过的门槛。新时代,尤其需要文学彰显凝神铸魂、鼓舞人心的精神力量。新时代文学必须深刻认识人民的主体地位,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一根本方向,把凸显精神引领、价值引导、审美启迪、凝聚力量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不仅要满足人民文化需求,更要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真正使人民在精神上“强起来”,毫无畏惧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朝气蓬勃开创未来。
参加2021年“中国一日·工业兴国”活动的作家在中车株机公司城轨事业部调试车间采访。中国作家协会供图
人民是文学创作表现的主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一个一个具体的人,有血有肉,有情感,有爱恨,有梦想,也有内心的冲突和挣扎”。新时代为文学创作提供了广阔天地,在这片天地里蓬勃展开的,是人民群众新的生活、新的情感、新的故事。新时代现实世界是如此新鲜丰富、多姿多彩,生活的日新月异、人民的拼搏奋斗、家庭的苦辣酸甜、百姓的爱恨喜痛,都值得作家去侧耳倾听、用心思考、挥笔书写,真正做到语出一人之口,呼出万众之声。
人民的生活是文学的富矿,新时代文学要像挖掘金子一样,挖掘人民的故事和形象,从总体处思考人民、从具体处表现人民,不断萃取新主题、获取新形式,用卓越的文学创造赋予人民生活以独特深刻的艺术表达,构筑中国人独特的精神世界,肩负起对世道人心和社会历史的使命担当,推动民族、国家、社会发展进步。
作家与中国一重的全国劳动模范、“大国工匠”荣誉获得者刘伯鸣在万吨水压机前交流。中国作家协会供图
人民是文学接受和评判的主体。人民不仅是文学创作的源头活水,而且是文学创作的价值旨归。再深刻的思想价值、再精妙的艺术创造,离开人民的鉴赏接受,最终都无处落脚。人民是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文学作品好不好,人民最有发言权。经不起人民检验的作品,注定没有生命力。
新时代文学要经得起人民阅卷,就要求广大作家必须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这一本质,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胸中存大公、大道、大义,为人民抒写、抒情、抒怀,始终与人民气息相投、血脉相通、心心相印,让新时代文学写在人民心坎上,留在人民口碑里,体现在为人民服务中。
作家柳青“和人民一道前进”的创作理念,是他精神世界的写照,也是他文学创造力的不竭源泉。图为柳青(右三)在地头与农民聊天(资料照片)。中国作家协会供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当年柳青扎根陕西皇甫村,一住就是14年,把全部身心投入火热的生活和书写人民的光荣事业中。“要想写作,就先生活”,柳青“和人民一道前进”的创作理念,不仅是他精神世界的写照,也是他文学创造力的不竭源泉。
周立波1955年携全家从北京回到故乡湖南益阳农村安家落户,他白天同群众一起劳动,晚上记录所见所闻所思,有时一直写作到天明,成就了长篇小说《山乡巨变》。
新时代文学工作要努力拓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途径方式,引领作家不断提高深入生活、发现生活的能力和自觉,在“身入”、“心入”、“情入”中创作出反映新时代、具有大气象的精品力作。
1958年,作家周立波在湖南农村田间劳作(资料照片)。中国作家协会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