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风问题的16种“画像”
2023-12-07 点击 : 0 来源 : 中国组织人事报微信公众号

(一)不忠诚不老实当“两面人”

政治立场不坚定,对党不忠诚、不老实,阳奉阴违,言行不一、表里不一、心口不一,说一套、做一套,台上一套、台下一套,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表面上拥护上级决策,暗地里应付了事、妄议是非、欺上瞒下。

(二)不担当不作为当“太平官”

不敢担当、不愿担当、不会担当,面对问题视而不见、听之任之,该决策不决策、该拍板不拍板;在急难险重工作面前胆小怕事、畏首畏尾、缩手缩脚,怕担责任、怕担风险;缺乏干事创业的精气神,爱惜羽毛、明哲保身,“和稀泥”“当好人”。

(三)口无遮拦当“歪嘴和尚”

说话不顾身份,不分场合,捕风捉影,添油加醋,混淆视听;对工作安排评头论足、满腹牢骚,对埋头干事的干部冷嘲热讽、指指点点;对文件会议精神吃不透吃不准,传达上级要求时以偏概全、跑偏走样,甚至背道而驰。

(四)滥竽充数当“南郭先生”

贯彻党中央和省市区委决策部署敷衍了事,以会议落实会议、文件落实文件,对实际工作不研究、不调查、不安排、不落实;对具体实情摸不清、弄不准,不懂装懂、浑水摸鱼,摸着脑壳编报数字,弄虚作假、蒙骗上级、糊弄群众。

(五)各自为政当“铁路警察”

考虑问题只强调个人私利、部门利益,打自己的“小算盘”,协作意识不强,补台意识欠缺,片面强调特殊性,只管自己“一亩三分地”,对大局大势缺乏认识,工作衔接联动不足,形不成工作合力。

(六)得过且过当“撞钟和尚”

精神懈怠、不思进取,工作标准低、要求松,满足于应付了事,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取得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满足现状停滞不前,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不敢创新、不愿创新;缺乏艰苦奋斗精神,习惯于舒适安逸,不愿下基层、不愿接触群众,无所用心混日子,当“佛系干部”。

(七)只动口不动手当“甩手掌柜”

习惯当“二传手”“传声筒”,只“遥控指挥”,不亲力亲为,重安排轻落实,高高在上,缺少在一线研究解决问题的责任感,将职责义务抛之脑后。

(八)敷衍塞责当“太极大师”

遇到问题往外推、落实责任往下移、遇到矛盾绕道走,接到工作任务首先想的是推给谁办,不想解决问题的办法,老想推责卸责的理由;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推拖滑躲,“踢皮球”“绕圈子”。

(九)装模作样当“说唱歌手”

喊口号、装样子,喜欢做表面文章;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忙于自我包装,追求“走红”,热衷“搭天线”,找靠山吹背景,冒充“百事通”,不“接地气”,讲空话说假话,热衷“圈子文化”“山头主义”。

(十)华而不实当“山间竹笋”

学风不实,学而不思,学用脱节,把理论学习用来“装点门面”,满足于一知半解,业务知识积累不深,其他知识摄入不多,对新思想、新观点、新思路学习不到位,理解不深刻。

(十一)不调查不研究当“墙上芦苇”

不深入实际、不深入基层、不深入群众,调研蜻蜓点水、走马观花、哗众取宠,工作浮在表面、脱离实际,“拍脑袋”决策,“拍胸脯”表态;深层次的问题不想找、不会找,习惯于搞形式、走过场。

(十二)应名点卯当“候鸟干部”

缺乏扎根基层的奉献精神和服务意识,做“走读式”乡镇干部,习惯于“打卡式”上下班,不严格落实值班值守制度。

(十三)不推不动当“提线木偶”

干工作推一下动一下,只要不出问题就装作看不见,选择性失明,新官不理旧账,凡事层层请示汇报,将问题、矛盾上交,遇到困难就找理由,“文件没发过”“领导没讲过”“以前没干过”,“不会干”讲得多,“怎么办”想得少。

(十四)我行我素当“脱缰野马”

纪律规矩意识淡薄,自由散漫,放任自流,不按制度程序办事,个人重大事项不及时报告,外出不请示不报备,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盛行。

(十五)甘被围猎当“温水青蛙”

宗旨意识淡化,底线意识缺失,喜欢吃吃喝喝,追求低级趣味,从小事小节开始失守,政商关系逐渐不清,甚至吃拿卡要,甘于被“围猎”。

(十六)昏昏沉沉当“酒葫芦”

信奉酒桌文化,沉溺于推杯换盏、吹吹拍拍,酒后口无遮拦、胡言乱语,败坏作风形象;思想松懈、麻痹大意,带班值班期间饮酒,浑浑噩噩、东倒西歪,无法履行岗位职责;遇到紧急情况晕头转向、无法处理,甚至失踪失联、音信全无,导致工作失误。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