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强调,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增强问题意识,敢于正视问题、善于发现问题,以解决问题为根本目的,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这为我们增强调查研究的针对性、有效性指明了方向。
问题是调查研究的“靶子”。坚持问题导向是调查研究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我们开展一切调研活动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开展调查研究,固然要到工作局面好和先进的地方去总结经验,但更多的是到困难多、情况复杂、矛盾尖锐的地方去研究问题、化解矛盾。可以说,能不能发现问题、敢不敢正视问题、会不会解决问题,不仅是党员干部认识能力和工作水平问题,更反映其工作作风和精神状态。当前,调查研究氛围日益浓厚,工作中应防止出现以下问题:为调研而调研,只按规定路线走马观花,看精心准备的样板,听照本宣科的汇报,搞“盆景式”调查、花架子研究;害怕揭露问题、解决不了问题影响政绩,对问题视而不见,刻意回避问题,等等。这些有调查无研究、有研究无方案、有方案无措施、有措施无效果的“伪调研”,非但不能解决问题、推进工作,反而会进一步助长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等不正之风。
调查研究要奔着问题去。1927年,毛泽东同志为了答复当时党内党外对于农民革命斗争的责难,在湖南乡下调查32天写出《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提出解决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问题的理论和政策。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为弄清楚“小康水平”是个啥样子、具体标准是什么、能不能实现的问题,多次到沿海、内陆各省市调查研究,获取了科学设计现代化建设蓝图的鲜活资料。回望党的百年历史,每当思想上遇到困惑、现实中碰到难题、工作上打不开局面时,我们党都坚持以调查研究为前提和依据,不断研判形势方向、应对风险挑战、推动事业发展。当前,我们所面临的各种风险挑战、困难问题比以往更加严峻复杂,不少深层次矛盾躲不开、绕不过,迫切需要拿起调查研究这个武器攻坚克难。对党员干部来讲,必须以“问题导向”牵引调研方向,突出重点、直击要害,真正把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摸清找准,使调查研究的过程成为联系群众、为民办事的过程。
做好调查研究,应做到调研前做好预习,调研中虚心学习,调研后深入研习。要善于发现问题。保持敏锐性,能够从关系政治全局、关乎人民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中,从琐碎的日常工作中发现问题苗头和线索,为开展调查研究做好课题储备。特别是针对一些深层次矛盾问题不遮丑、不护短,敢亮家底、敢揭伤疤,为进一步摸清症结、对症下药打好基础。要深入分析问题。心中始终装着问题,到基层一线、群众当中找答案,做好“望闻问切”四篇文章,调查研究才不会“入宝山而空返”。同时,对获取的资料信息进行研究,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思考,带着思考下去、带着“干货”上来。要勇于解决问题。能当场解决的问题绝不拖延,避免使其沦为历史遗留问题;不能当场解决的问题,要及时研究制订措施以一一“销号”,决不能因为问题不好解决而“修饰”问题,甚至不声不响地使问题“消失”,确保调查研究发现真问题、真解决问题。